流浪到福绵生活的她,一直没有户口,直到扶贫工作队出现 多方合力 失散27年的亲情终找回
见到失踪27年的女儿韦燕婚(左二),母亲(右二)激动得直抹眼泪。
“谢谢你们,我好开心……”日前,记者在成均镇政府干部和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的带领下,来到福绵区成均镇丹竹村下丹竹自然村的田头处,见到了蹲在地上埋头挖土豆的韦燕婚。面对来访人员的问候,她手舞足蹈地说话。
社会关爱,让流浪女子有了家
在下丹竹自然村,由于家庭贫困,今年67岁的黎发余身体残疾,从小没上过学,靠种地和打零工为生,收入微薄,生活穷困潦倒,一直居住在祖辈留下的两间潮湿阴暗的泥砖瓦房里。
1994年的一天,还未成家的黎发余如往常那样在镇上打零工。当黎发余结束一天的工作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发现一名衣衫褴褛、身形消瘦、神情呆滞的流浪女子一直跟在他身后。他走她也走,他停她也停……最后,女子竟一路跟随黎发余回到了家门口,只是不敢靠近他。黎发余看着女子,便领她进门给些吃的喝的,打算让她吃饱喝足送她离开。可是,该女子却不走了,一连几天一直守在黎发余的家门口。黎发余向她问话,她却只是对着他笑,嘴里叽里咕噜的,不知道在说些啥。黎发余见她可怜,便好心收留了她。
一段时间后,黎发余发现女子很快便学会听本地话了,还能与他用本地话进行简单的交流。不管是干家务活,还是到田地耕作,女子既勤快又做得好。有一天,女子突然高兴地告诉黎发余,说她的名字叫“韦燕婚”。就这样,黎发余与她一起生活至今。2013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打零工的收入捉襟见肘,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加之泥砖瓦房因为年久失修而倒塌,黎发余一家不得不借住在他弟弟家。黎发余常常发愁,但也不得不苦苦地支撑着这个家。
2015年,黎发余户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黎发余户在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积极上进,不仅干起了种养业,养鸡5000多羽,大大地增加了家庭收入;还获得了一套55.3平方米的易地搬迁房,彻底解决了住房问题。通过4年的帮扶,黎发余户于2019年脱贫摘帽。去年,黎发余户人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
像一个谜,她的户籍牵动着众人心
因为韦燕婚的户籍信息没有任何线索,一直处于“黑户”状态,未能享受到政府的各项惠民、扶贫等政策。多年来,当地政府部门不少工作人员努力帮助她解决户口和身份问题,却由于历史久远,不得不抱憾而归。
几年来,“韦燕婚原户籍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诸多工作人员,该如何下手?工作人员毫无头绪。但是,群众的事就是大事。在福绵区委、区政府的大力协调下,成均镇党委、政府成立工作组,委派多名工作人员多番走访对接玉林市各级公安机关,寻求帮助。经过接续努力,工作人员初步找到韦燕婚疑似户口所在地 贵州省荔波县小七孔镇。工作人员马上与荔波县有关政府部门沟通,荔波县政府部门积极对接,随即开展相关工作。经过多方合力搜寻,去年11月,韦燕婚的原户籍信息终于得到确认,并和她的娘家亲人取得了联系。
喜极而泣,失踪27年的女儿找到了
原来,由于韦燕婚走失20多年,当地的户籍管理部门已按规定销户,因而在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系统上一直查找不到有关她的任何信息。于是,成均镇党委、政府派出专人专车护送韦燕婚往返1200多公里到小七孔镇认亲。
“这是我们失散多年的亲人吗?”“她走失时仅有16岁,那时候头发还比较少,穿着……”在荔波县公安局小七孔派出所,当韦燕婚的亲人们看到韦燕婚时,既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又感到有些陌生。一时间,双方均无法确认。为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在派出所民警的建议下,工作人员又护送韦燕婚到当地司法鉴定部门指定的医学机构做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结果显示,韦燕婚正是其娘家人苦苦找寻了27年的亲人。韦燕婚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等亲属喜极而泣,紧紧地拥抱着韦燕婚。随后,派出所民警重新给韦燕婚登记户籍信息,成均镇党委、政府克服各种困难,不仅帮助韦燕婚把户口迁回成均镇,还帮她办理了社保、特困、残疾人待遇等惠民政策待遇。
日前,韦燕婚父母等10多名亲人来到下丹竹自然村看望韦燕婚一家,并邀请黎发余一家明年到小七孔镇过春节。至此,韦燕婚失散27年的亲情终于回归。
“非常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一家人的关爱,我们的生活将越来越好。”黎发余充满自信地对记者说。
“当时,韦燕婚的情况确实难倒了很多工作人员。但是,党委、政府始终没有放弃,积极协调攻关。经过大家的持续努力,事情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成均镇副镇长陈法政介绍说。
为韦燕婚寻找亲情、办理户籍全程奔走的玉林市福东水务公司派驻成均镇丹竹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梁茂说:“看到韦燕婚失散20多年的亲情终于寻回,我们倍感欣慰……”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探索和规范脊柱微创技术,深入地探讨和交流脊柱微创技术的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日前,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举办...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