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女演员猝死 警惕心梗“年轻化”

玉林日报 2021-01-15 06:37 大字

近日,《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孙侨潞的妈妈发文证实,25岁的女儿意外死于心肌梗死。消息一出,大家在震惊之余,也把焦点再次聚集在这个越来越年轻化的疾病身上。据报道,35岁的演员高以翔、39岁的作家赖宝均由于这个疾病相继去世。很多人都会诧异:好端端一个人,怎么突然就心梗了?其实,心梗并不是一下子就发生的,在发病之前身体里已经有隐患存在了。

那么,心梗有什么症状?为何年轻人发病率会增高?如何预防心梗?记者就此采访了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徐尚誉。

年轻人心梗与生活方式有关

心肌梗死或者心肌梗塞,简称心梗,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它的致病原因,是供应心脏的血管(即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斑块破裂,所形成的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迅速造成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心梗的根本原因是供应心脏的血管堵了,一般来说这是个自然老化的过程,年纪越大越容易得这个疾病,当下由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增加,这个疾病正在逐渐年轻化。”徐尚誉说,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发病年龄大幅提前,35岁以下心梗病人已不再罕见。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25岁以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35到44岁人群的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 三年中增加了31.8%。

徐尚誉介绍,心梗的早期形成原因,与生活方式有关,临床中,中青年男性心梗患者多数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除了大量吸烟、饮食无禁忌,往往还有久坐不动、熬夜等。而中青年女性如果患有糖尿病,再合并肥胖,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增加。一旦出现持续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饮食不节等诱因时,血管持续痉挛收缩、血液黏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终就会导致血管闭塞、心肌梗死。其次,快节奏的生活让年轻人心理压力过大,大量分泌的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也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发作。此外,心梗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冷热交替的急剧变化是影响心梗发生的关键。每年12月和来年1月是“心梗爆发期”,这段时间玉林的气温非常不稳定,忽高忽低,更易诱发心梗。

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预警症状

“生活中,由于很多人不了解心梗常识,无法辨识是否为心梗发作。”徐尚誉说,急性心梗最可怕的就在于它的发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尽管现代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但院前猝死风险仍然很高。虽然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有先兆,但通常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疾病发作前有一些预警的症状。其中,胸痛是急性心梗最典型的警示信号,患者突然感到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疼痛向肩、臂及背部放射,伴有胸闷、憋气,还伴有恐惧感或濒死感,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数小时或者数日,经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仍无明显缓解。患者常伴有烦躁不安、口唇青紫、出汗、恶心、呕吐等。此外,有些症状虽然不典型,如牙痛、下颌痛、咽痛、手臂痛、肩膀痛、上腹痛等,但是也不容忽视。

当高度怀疑发生急性心梗,应立即找个温暖舒适的地方平躺或找个干净的地方坐着,不要随意活动,保持情绪安稳,以最快的速度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可以含服1片硝酸甘油,等待专业的急救人员到来,千万注意不要进行错误施救,比如用力摇晃患者、给患者吃东西等,耽误抢救时机。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急性心梗

对于年轻人或其他有心梗可能性的患者来说,日常应如何预防?徐尚誉表示,预防急性心梗最好的方式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坚持规律服药,切忌自主停药,控制好血压、血糖,还应避免在寒冷天气进行剧烈运动;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一旦突发心梗,应在第一时间就医。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工作、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坚持规律运动,避免久坐,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膳食要合理,以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主,按时进餐、饮食有节;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与冠状动脉硬化明显相关,而大量饮酒也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冻”到心脏,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中老年群体更要注意,外出时要穿好衣服进行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定期体检,发现血脂、血压及血糖异常时及时就诊,合理治疗。

新闻推荐

口罩货源充足,无需抢购 市疾控中心:日常防护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足够了

市民在选购口罩本报讯(记者张宗海)近日,国内个别地区疫情出现反弹,广大玉林市民的疫情防范意识再次提高,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