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 早干预共同守护儿童心理健康
新华社记者 赵琬微 林苗苗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类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与此同时,儿童青少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属于心理最脆弱的人群之一。
多位心理卫生专家呼吁,家庭是守护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要早发现、早干预,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精神心理问题,共同守护儿童心理健康。
“疫后”心理健康受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生活带来明显影响。多位学校心理教师反映,持续数月的延期开学,学业压力、家庭亲子冲突等情况对一些儿童青少年心理带来影响。今年秋季开学后,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概率高于往年。
“以前觉得少年不知愁滋味,现在看了作品才知道。孩子深邃的思考、痛感与压力,还有不快乐的感受。”不久前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的“穿过能面巷”——断层艺术展上,一位参观的家长说。
高中生郝苏里的参展作品《苏里蛾》是一幅绘有两个女孩面孔的黑白作品。“我将自己投射成画里的两个女孩,她们互相观望,很多只手在抓挠、缠绕、撷取或是遮挡,不知哪个真正属于自己。”她说。
主创团队包括一位曾受抑郁症困扰的在校学生。她介绍,希望通过绘画、雕塑、影片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带领观众走进青少年的心理世界。让大家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促进沟通、关爱与成长。
“疫情以来,我们搭建了面向榆林市师生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平台,100余名专业人士参与解答。”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教师林雅芳说,学院还组织心理专家编写了系列手册,帮助中小学校引领学生走出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
学业期望等压力困扰儿童青少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联合发布报告显示,目前全球12亿10岁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10%至20%受到心理健康问题困扰。同时提出,其中许多问题来源于童年期相关引导的缺失。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助理温斌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关注的问题从“衣食住行”的现实层面,转移到对兴趣爱好乃至人生意义的思索,心理活动比上一代孩子更加丰富。与此同时,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情绪方面、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等。”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曹新美教授表示,其中学业带来的压力较为突出。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又不表达具体的要求。孩子认为很难达到父母的期望,可能会产生焦虑、过度紧张等问题。
受访专家提出,随着各项机制逐渐完善,教师、家庭心理健康意识的更强,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得到了更多关注。2019年多部门联合制定《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家庭是守护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等专家提出,约有一半的成人精神心理问题起始于儿童青少年阶段,如能早发现、早干预,将极大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
陆林建议,家长教育孩子需从自身做起,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多的焦虑与不安。同时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注意观察孩子的饮食、睡眠、学习等方面生活习惯改变。对于孩子的情绪状态变化,既不过分担忧也不视而不见,出现心理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受访专家认为,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精神心理问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发展性、成长性,完全可以及时干预、积极改善,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不要有“病耻感”或“标签化”。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孙思伟表示,医院和学校双方可联合申请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干预机制、预警体系建设等项目。针对有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学生,安排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评估。
此外,对教师、辅导员等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充分了解抑郁、失眠、焦虑等各种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对学生开展危机教育,提高其应对压力和心理问题的能力。
新闻推荐
第十三届全国地市新媒体创新发展峰会在株洲举行榆林传媒中心荣获四个奖项
本报讯12月17日,为期4天的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地市新媒体创新发展峰会在湖南株洲市启幕。榆林传媒中心获得3项集体奖、1项...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