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老旧小区、新增停车位、建便民市场这些民生实事 件件暖民心

榆林日报 2020-11-18 08:09 大字

榆溪河生态长廊高新区段公园停车场。本报记者杨彬摄

本报记者 马露露

民生无小事。“十三五”以来,榆林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民生工程新路径,实施了一大批“填空式”民生补短板工程,社会民生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9个老旧小区改造中

“以前小区设施简陋,一下雨路面就积水,楼体老旧缺乏保温,这一改造,小区从里到外全方位提升,住得舒心。”说起榆阳区阳光小区司法局家属院的变化,住户王鹏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个小区建于1998年,有两栋楼共60户,2019年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目前已经完成了基础设施改造,包括供排水管网改造、路面硬化、新增8个路灯、搭建停车棚等。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改造任务顺利实施,榆林市积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合理划分政府和业主责任、主动探索市场化改造模式,并建立小区管理长效机制。截至目前,榆林市7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2019年33个、2020年46个),年内达到竣工项目33个,已实现竣工7个,正在施工25个,年内实现开工项目54个,已开工41个。

新增停车位1.73万个

周末,市民张女士携带家人驱车来到河滨公园游玩,看着河滨路沿线规范管理的停车位,她感慨说:“因为停车难,以前出门不敢开车。如今,很多地方新增了停车位,开车出门方便多了。”

“十三五”以来,榆林市积极推进民生实事落实工作,通过“建(建设停车场)、划(施划停车位)”等办法,新增1万个机动车停车位、30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来缓解停车难问题。

“今年我们将继续牵头负责解决停车难问题,按照“能划则划、应划尽划”的原则,施划停车泊位,并认真普查城区可供停车的公共空间,拓展新区域,寻找新空地,积极主动完成。”市执法局副局长胡忠伟说,结合城区空闲地绿化工作,截至今年5月底,又完成了5处地面林荫停车场(点)的建设任务,共增加公共停车泊位369个,目前已全面开放运营。此外,还对河滨路沿线停车场进行规范管理,对外开放了13处停车场,共增加停车位820个,实现了停车资源效益最大化。届时,榆林市将累计新增停车位1.73万个,其中机动车停车位1.3万个、非机动车停车位4394个。

11处便民市场建成投运

11月14日傍晚,记者来到榆林高新区中央公园便民早夜市摊点,这里早已“热火朝天”,20余个摊主在经营,尽是诱人的美食。

“以前跑地摊,雨天只能窝家里。现在好了,在这个安置点,可以遮风避雨,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摊主冯保国做小吃烧烤生意三四年了,他说,以前天天跟执法人员“打游击”,现在有了这个便民点后,生意稳定了,收入也增多了。

在便民市场建设过程中,市执法局充分考虑空间、功能和服务要素,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以政府投资建设、小区配建、民间投资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的新型便民市场,让市民向“10分钟便民生活圈”更近一步。今年,市执法局继续推进建设优化便民市场工作,已完成新建便民市场3处,升级改造便民市场2处,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共建成投运11处便民市场。同时,该局还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摊点,设置临时食品摊点643处,临时蔬菜早市108处,临时夜市烧烤集中经营区83处。

新闻推荐

榆阳区福安社区关爱老人 传递温暖

本报通讯员高静报道11月6日,榆阳区青山路街道办事处福安社区组织榆阳区人民医院志愿者,举行以“寻找幸福记忆,珍惜拥有时光...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