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他们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50年后,他们成了两鬓斑白的爷爷奶奶 重返“芳华”老知青回乡探旧亲

玉林日报 2020-07-10 06:59 大字

老知青们在琴声的伴奏下,唱起了一首首知青时代的革命歌曲。

知青代表袁建军(右)向新龙小学捐款,表达知青们的一份心意。

7月5日早上,福绵区樟木镇新龙村委锣鼓喧天,彩旗飘飘。一大早,村里的乡亲早早就聚在村口舞狮敲锣,等待一批特殊客人的到来。

上午9时30分,十几辆小车的车队缓缓驶进新龙村,来宾把车停好后,列队随着醒狮锣鼓队缓缓走向村委会。在行走的队伍中,他们打出了“新龙村上山下乡知青第二故乡回访团”“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 知青”的横幅,一边挥手向乡亲们致意。他们的到来受到了乡亲们的夹道热烈欢迎。

座谈会上忆往昔

在新龙村委里,早已过花甲之年的老知青们与老支书、老主任,现任的村支书、村主任、部分老住户一道,齐聚一堂,共话往昔青春年少的知青岁月。

知青,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定时期的一个名词。新龙村最早的知青在1969年,在毛主席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广大的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下,当年的知青们告别父母、家人来到了地处六万山脚下的新龙村,开始了他们的全新人生。

“那时候,我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知青罗良平开心地回忆起1975年刚到这里插队的第一天,他连饭都煮不熟,村主任谢衍华二话没说把他拉到家里,让他和村主任的家人一起吃饭。这让他在远离父母家人的日子里,瞬间找到了家庭的温暖。从此,他在这个“家”里,从头开始学习生活技能,和“家人”一同劳作、一同生活。

“我们每一位知青到了农村,首先遇到的问题无一例外都是生活问题。我们也无一例外地得到了乡亲们浓如亲情般的照顾,乡亲们把我们当成子女一样耐心教育。”组织此次知青回访活动的知青袁建军说。

“那会儿农家烧的都是稻草,一到收割的日子,除了晒稻谷,大家都有个任务就是把稻草挑回来储存当柴火。”知青姚庆勤回忆当年她与小伙伴一起去挑稻草垛,老乡们一挑就是百十斤,而她们女生一头只能挑四个。“玲姐,你还记得吗?当年我们的稻草垛可是一路挑,走不远就掉一个下来,哈哈,回到队里时,一看只剩下两个了……”说起小女生时代的生活,两位知青老大姐爽朗地笑了起来,她们的“小秘密”50年后大家才知道,知青和乡亲们都乐了起来。

“知青们年纪虽轻,生活生产技能也缺乏,但他们是一群有朝气的孩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年届八旬的老主任谢衍华乐呵呵地回忆说,这些知青们不怕苦、不怕累,和他们种田犁地,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那一年,罗田水库加固除险抢修,知青们几十个日日夜夜连续劳作,从不叫苦叫累。老主任还说,知青们有活力,他们多才多艺,劳动过后,他们奏起乐器、唱起歌、跳起舞,让宁静的山村多了很多热闹的景象。受知青们的感染,不善表达情感的山里人也快乐了起来,多了许多开心时刻。

这时,知青刘伟全拿出早已准备的口琴,吹响了《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等知青熟知的歌曲,大家纷纷加入到合唱中,老大姐们手牵手跳起了当年的舞蹈。几曲下来,大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最后大家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中结束了座谈会。

知青情深再续缘

随后,知青们来到了新龙小学,把他们本次捐献筹集的8000多元捐给学校,以表达他们对第二故乡的心意。老知青们还带上各自准备好的礼物,回到当年的老住户家中,看望“家人”们,一起拉拉家常。

“我的老住户比较特殊。”袁建军告诉记者,年事已高的老住户不在人世了,老住户的儿子和他是同龄人,当年一起的玩伴,一起当民兵,一起训练、劳动。“可惜,我的这位好兄弟几年前因意外摔断了腰椎,落了个瘫痪。”看着当年的玩伴,袁建军拉着他的手久久不能释怀,只能感叹人生的无常。唏嘘之后,袁建军和他曾经的好兄弟还是开心地忆起他们之前的美好记忆。临走,他留下了几百元依依不舍地告别,身后传来感谢声:“你每次回来都看望我已是感激不尽了,每次你还留下这么多的钱……”袁建军小声告诉记者,他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他对老乡的感情。

时光匆匆,一天的回访活动很快到告别时刻。老知青不断握手、拥抱告别乡亲,不断回望让他们锻炼了体魄、磨炼了意志的这一方水土,这里不但养育了他们,还留下了他们青春的足迹与汗水!

知青们说,50年前,他们得到了村民们的很多帮助和关怀,今后他们会把这份感情延续下去,力所能及为第二故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新闻推荐

玉林开展烟花爆竹“打非”警示教育 着力消除安全隐患

本报讯(记者留影)7月8日,玉林市打击非法制造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工作联席会议暨警示教育会议在玉州区大塘镇召开。据了解,玉...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