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至2月28日,市第三人民医院2号楼隔离病房共接待50多人,未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等现象,疑似病例或医学隔离观察者全部解除隔离 鏖战30个昼夜 隔离病区清零
进入隔离病房,相互鼓励
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玉林市第一批后备定点收治医院,主要接待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或医学隔离观察者。从1月30日开始运转,至2月28日,该院2号楼隔离病房共计接待50多人,没有出现确诊病例、医护人员感染等现象,全部解除医学隔离观察。在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后,2号楼也圆满完成它在这场战“疫”中的使命。3月3日下午,记者对该院隔离病房的一些医护人员进行专访,听听他们在回顾这场战“疫”时是怎么说的。
进隔离病房工作,第二天才有空告知家人
“我是临时接到的通知,没有时间告知家人就进到隔离病房工作了。”医保科负责人余彬尤回忆,1月29日23时许,接到医院的通知开会,做好工作部署,开展岗前培训;1月30日凌晨1时许,第一批隔离人员被送到隔离病房。这批人员是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家属,属于密切接触者。
进隔离病房后,余彬尤严格按照三级防护的标准,穿隔离防护服,佩戴护目镜、面屏、手套等,仔细询问对方的过往病史、身体现状等,并详细检查、采集每个人的相关信息,以判断其是需要医学治疗手段干预还是医学隔离观察。
余彬尤说,在所接待的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中,大部分人都很配合,只有个别抵触者。其中一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进医院接受医学隔离观察,身体并没有什么特别不适,第一天还挺配合,第二天就开始闹情绪:“我又没有什么病,为什么要在里面待这么久?”对此,余彬尤实行“胡萝卜加大棒”的计策,一方面,耐心向她解释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她予以悉心照顾。这名老奶奶慢慢开始理解,并积极配合了。
穿戴防护设备,稍动一下就感觉气不够用了
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唐力也是第一批进隔离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之一。他回忆说,刚开始进隔离病房工作的那几天,由于任务比较紧急,病房里很多设施没有完善,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将被套、热水壶、电视机、热水设备等配齐并调试好,为入住人员营造家一般的舒适环境。
“对疑似病人,我们要采集详细病史,开展实验室检查,根据医院专家小组定出来的治疗方案,对他们配以相关药物治疗。”唐力说,在隔离病房工作,因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佩戴N95防护口罩,气道阻力大,对呼吸造成影响,在静止情况下还可以接受,但是在做相关检查或是给隔离病房的人员送餐时,整个人就会受到很多束缚,稍微动一下就感觉气不够用了。
心结打开了,一切都不害怕了
重症医学科护士钟丽已工作7年,但这么艰巨的工作,她还是头一次遇到。按照排班,她是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的护士。
“现在回头想想,真是佩服自己,能熬过来。”钟丽回忆说,虽然做足防护措施,但第一天上班时,她的心情还是有点紧张和害怕,毕竟新冠肺炎病毒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她觉得那8个小时的上班时间特别漫长。当时,值班的“大哥大”医生安慰、开导她,让她放开手脚干活。钟丽说,一个晚上下来,她的心结打开了,“觉得其实也没什么,该干嘛干嘛。”
钟丽说,在为病人做穿刺时,身着防护设备,行动特别不便,护目镜戴久了会起雾,视线不佳,戴双重手套,动作会相对迟缓。在跟病人做好解释后,她根据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尽量克服困难,争取一次成功。
隔离病房虽已完成它的使命,但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医护人员穿戴的防护设备越多,行动就越不便。”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助理、ICU重病科主任晏东说,医护人员如果长时间工作,容易缺氧、乏力、出汗,消耗很多水分。
此外,医护人员中途不能脱开防护服吃东西、喝水补充能量。吃不饱容易饿,上厕所麻烦,人长时间在这种状态下工作,身体、心理非常疲劳,有的医护人员甚至出现类似感冒、喉咙痛、乏力等症状,但大家依然倾尽全力去抗击疫情。
晏东表示,通过指挥部的有效指挥,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隔离病房各方面的工作衔接紧密、配合完美,未出现确诊病例、医务人员感染等现象。到目前为止,隔离病区圆满完成了它的部分使命。下一步,他们将根据指挥部及上级部门的部署和疫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
(记者 陈君铭 通讯员 梁娟)
新闻推荐
慰问出征队员黎成生家属3月4日,玉林市妇联相关负责人、玉林市女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庞富英等组成慰问组,到市第一人民医院赴湖...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