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20多项重点工作成为示范典型发展“加速度” 城市“有温度”

榆林日报 2020-01-22 08:48 大字

本报通讯员张利平 高忠平

2019年,榆阳区深入贯彻中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围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主线,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争创一流,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20多项重点工作成为全国全省示范典型,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刷新“榆阳速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以来,榆阳区经济总量由249亿元增长到了920亿元,财政总收入由50亿元增长到了183亿元,翻了近两番;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150亿元增长到了465亿元,是2010年的3.1倍;地方财政收入由9.4亿元增长到了52.1亿元,是2010年的5.5倍;煤炭产量由2687万吨增长到了9200万吨,是2010年的3.4倍;全区经济平均增速达到10%,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在1月19日召开的榆阳区十四届四次党代会上,一系列耀眼数据为“榆阳速度”提供了硬核例证。

大项目聚集发展新动能

2019年11月4日,榆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30多亿元,包括李宁体育小镇、榆林院子康养、高端能化研发与后勤保障基地、省运会轮滑场、展览展示馆、市政道路建设六大项目,成为榆阳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窗口。

一年来,榆阳区坚持补短板、提效率、强招商、上项目,运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建设高水平的示范项目。建成投运世界一流的象道国际物流园,打造年设计运力5000万吨的“陆上航母”;长庆上古天然气处理总厂、兖州煤业50万吨DMMn(聚甲氧基二甲醚)等高端能化项目顺利建成;巴拉素、大海则、郭家滩3个千万吨级矿井加快建设,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铝下游板块取得重大突破;轻工产业园一期标准化厂房即将全面投产,三科智慧农商城开工建设;一大批产业转型骨干项目当年引进、当年建成。

2019年,榆阳区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全省领先、榆林市第一;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5条硬措施,减免民营企业税费32.8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招商引资总额稳居榆林市第一。

乡村振兴夯实发展“底色”

一年来,榆阳区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理清“乡村振兴、乡为主体,整乡推进、板块联动”思路,明确“六新要求”,提出“八条措施”,抓实了“十乡十村十件事”。

该区成为首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先进县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区和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县区。实施农村产改推出了升级版,组建成立了区农投公司和6个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开通了鱼河蔬菜“直通车”;全区累计完成土地流转交易45万亩、实施“一户一田”40万亩,建成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培育龙头企业80多家、家庭农场3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00多个、新型职业农民1000多名;270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清零”,农民入股分红总额突破1亿元。强力推进“3+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发挥陕果、中盛、大地种业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10万亩优质果树、10万亩大漠蔬菜、10万亩优质饲草、百万只湖羊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农业科技示范区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同时,榆阳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基础,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移风易俗工作,清理各类垃圾24万吨,拆除危旧废弃和违建房屋圈舍1.2万处;打出集镇综合整治、划行归市经营、一村一圈改造、伙场“三改合一”的组合拳,“三个美丽”建设深入人心,全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大攻坚战取得“新胜利”

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2019年,榆阳区积极主动作为,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

脱贫攻坚方面,该区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9096万元,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十大行动;3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488个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2%,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名列全省前茅,“医养结合、集中养护”模式获评全国健康扶贫优秀案例。

狠抓铁腕治污22项攻坚行动,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全民动员实施散煤禁燃、烟花禁放、秸秆禁烧等“十大行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8天,创历史最好水平。煤矿疏干水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实质性启动;投入3.35亿元建设环榆生态圈,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5.8%,林业产业示范基地荣获国家突出贡献奖。

同时,全面夯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妥善化解政府性债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恶意逃废债等违法行为。

文化产业与事业同步繁荣

榆阳区结合实际,大力实施“文化+”战略,积极培育壮大新型文化业态,注重用文化元素提升城市品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大美榆阳”品牌效应。

其中,陕北民歌博物馆、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张季鸾纪念馆、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基地已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名片,累计接待参观学习34万人次。建成了榆林野生动物园一期和夫子庙文化旅游街区“三馆一中心”,建设群英荟萃的当代榆林人文馆,打造出了全域文化旅游新地标。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获批省级地质公园,青云山挂牌国家3A级景区,赵家峁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镇川黑龙潭和陈家坡、红石桥乐沙戏水、三道河则草滩风情园等一大批乡村文化旅游新业态遍地开花。中国农民丰收节、溜溜乡村音乐节、大漠汽车越野赛等100多项活动推陈出新、异彩纷呈。陕北大秧歌天天过大街,榆阳小剧场周周演小戏,榆阳小书屋人人爱读书,榆阳小论坛今天我来讲;原创音乐剧《我的榆林小曲》成功上演,“黄土画派”等高水平美展落地榆阳,100多件文艺力作荣获省级以上奖项,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2019年,榆阳区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4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县区。

民生实事件件温暖人心

2019年,榆阳区继续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全年投入民生保障资金5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1%。实施新一轮城乡校建项目50多个,累计增加学位1万多个,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速,高考成绩榆林市领先。星元医院扩建完工,区中医院启动迁建,区人民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区属公立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24家国内一流医院建立医联体,与24所乡镇卫生院建立医共体,榆阳区成为全省医改先进县区。加快推进水利、道路、电力、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升级,农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部分重点乡镇实现集中供热、燃气入户,建成“四好农村公路”省级示范区。区乡村组户五级统筹、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养老保险“一网通办”,成为全国示范窗口。

新闻推荐

榆阳: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走过2019本报记者鱼玉军通讯员李强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在“三农”工作中,发挥区位优势,深挖资源禀赋,依托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