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天15万人次观展 在朵云书院遇见“云上敦煌”
敦煌莫高窟,历经1600多年的历史洗礼,无论是大漠的荒凉还是战火的动荡都抹灭不了它的印记。敦煌文化自此绵延千年,精彩纷呈。1月19日,“西遇知美 云上敦煌”公益展在位于上海中心52层的朵云书院旗舰店圆满落幕。为期36天的展览,吸引了15万人次参观,30余位志愿者参加讲解,在这座上海最高的书店,让更多人感受到敦煌文化和敦煌精神。“莫高霞光”展览现场
展览还收获了满满的爱心,“云端心得益彰爱心书架”项目收到价值近1万元的捐赠书籍,将全部捐至乡村小学。“心得益彰原创衍生品”项目则募集了近2万元的善款,将全部用于敦煌保护公益项目。
“非常高兴,敦煌文化在上海这朵“云”上得以传承”,敦煌石窟保护基金会的杨秀清理事长在闭幕式上说道。“西遇知美 云上敦煌”公益展在2019年12月15日至2020年1月19日的36天里,集中展示了“西遇知美|敦煌”公益项目三季的精华,该项目是由东方证券心得益彰公益基金会联合敦煌研究院、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旨在用新媒体等数字化方式保护并传承敦煌文化,同时传递宝贵的东方精神。
展览中的“莫高霞光”“温柔的脊梁”“榆林之灵”部分,集中展示了以“莫高霞光”为主题的泥板画和纪录片、受敦煌精神的启发设计而成的三件精美的霓裳和榆林窟十七个洞窟的古老画面。展览期间“榆林之灵”的讲解现场“榆林之灵”展示现场其中“莫高霞光”,取自启发了乐僔开窟的那道光芒,随之而来的无数次开凿,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莫高霞光”讲述唐代高僧玄奘西行路上的故事。唐贞观年间,28岁的玄奘为寻求信仰的真理,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西出玉门关,来到了莫贺延碛。八百里莫贺延碛,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风沙蔽日,唯有枯骨指示行路。半路饮水不慎失落,玄奘四天五夜滴水未进,却以无比坚韧的意志,克服内心的恐惧,超越身体的极限,终于走出莫贺延碛。“莫高霞光”展示了整个团队驻扎在敦煌鸣沙山脚下,用敦煌莫高窟大泉河的土和鸣沙山的沙,按三沙六土一灰的古法,采用和敦煌壁画墙面完全一样的方式制作成一块块的泥板,用一样的矿物颜料以及与唐代壁画一致的绘画风格让敦煌壁画在当代呈现。而历时9个月,270个日夜,30个画匠绘制2000块泥板,又凝聚成420秒的“莫高霞光”纪录片。这是当代敦煌的匠心守护,也是向古来那些匍匐在洞窟中日夜作画的无名画匠的致敬。
“温柔的脊梁”展出了三件华丽精美的霓裳,据主办方介绍,“西遇知美|敦煌”第二季公益项目走进了敦煌研究院的修复师和临摹师。他们用生动的临摹和复原守护洞窟的精神给了当代设计师感动和灵感,并以此设计了一系列霓裳,此次展览展出了其中三件。
提起敦煌,人们总是只想到莫高窟,其实榆林窟也是一块瑰宝。在“榆林之灵”这个部分展出了榆林窟十七个洞窟的精美画面。敦煌石窟的地位不仅来自于庞大的体量、艳绝的姿态,更在于它卓然的学术地位。以“莫高窟的姐妹窟”榆林窟为例,讲解员将立体的作品用当代语言再次叙述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了那段古老辉煌的历史故事。“温柔的脊梁”展示现场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得到文化和艺术的熏陶,在此次展览中还设置了“云端心得益彰爱心书架”项目,朵云书院旗舰店号召大家一起为心得益彰艺术教室公益项目中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捐赠艺术类书籍,为他们打开艺术知识之窗。活动收到价值近1万元的捐赠书籍,将被送到安徽省的首村小学、甘肃省的广至藏族乡中心小学、湖北省的涨水坪小学。
展览期间,朵云书院旗舰店还策划并举办了多场精彩的敦煌主题讲座,吸引近400位读者踊跃报名参加。艺术脱口秀创始人罗依尔、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讲解员邢耀龙、Sandriver(沙涓)艺术羊绒创始人郭秀玲、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动画片《九色鹿》场景设计冯健男、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陈菊霞,先后从艺术、音乐、动画创作等多角度讲述敦煌的故事,普及敦煌文化和知识。(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1月17日下午,一位姑娘来到榆林火车站“塞上情”服务台,将一面写着“铁路真情温暖人心”的锦旗送到了客运员薛姣的手上。并...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