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未老心已老,如何保持年轻的心?

玉林日报 2020-01-10 07:00 大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心脏类疾病是一种老年人的疾病,可是现在却越来越年轻化,甚至出现20多岁的患者。那么,为什么心脏类疾病会越来越年轻化?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心脏类疾病,保护心脏的健康?为此,记者采访了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唐胜惠。

不良生活方式加速心脏衰老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像老年人那么重视健康,认为自己还年轻,健康方面不会出问题,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唐胜惠表示,心脏类疾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发病人群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趋势。

唐胜惠认为,如今心脏类疾病的年轻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首先,饮食结构不科学,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摄入过多导致营养不均衡。其次,生活压力大,负面情绪、作息不规律和吸烟喝酒等容易诱发心脏病。此外,运动不足和过度运动都会对心脏造成伤害。除了不良生活方式,一些疾病也会并发心脏疾病,例如糖尿病就极易并发心脏病,而且死亡率很高。

不要忽视身体的“信号”

唐胜惠介绍,很多因为心脏病住院的患者其实都有过心前区疼痛的经历。但是他们没有当回事,甚至即使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也没有来看病,这是非常危险的。心脏病的发病总是从稳定的心绞痛,发展到不稳定心绞痛,最终导致心肌梗死(急性血栓形成等导致的毫无征兆的心梗除外)。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心脏病的预警症状,日常生活中若出现运动后气喘、体力明显下降,或睡觉后半夜胸闷、胸胀,或上腹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全面养护,为心脏减龄

“虽然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等危险因素难以改变,但是如果有效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大部分心脏类疾病都是可防可控的,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唐胜惠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控制心脏类疾病至关重要。

防寒保暖。秋冬季是心脏类疾病的高发期。天气突然变冷会让心血管疾病加重,甚至突发心梗。因为气温一降,心脑血管容易收缩、痉挛,从而导致血管堵塞。血管一堵塞,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严重的会出现血管斑块破裂。此外,秋冬季昼夜温差也比较大,导致人体产生生理反应,调节交感神经进入兴奋状态,这时血流加速,造成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加强,从而容易引起心肌缺血,严重者导致猝死。同时,与寒冷相伴的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消耗大,也会导致血液黏度升高、血液流通不畅,导致血管堵塞。因此,在秋季、冬季一定要特别留意天气变化,注意保暖。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多进食易消化吸收和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鱼和瘦肉、粗粮等。饮食要有规律,不可过饥或过饱。此外,平时喝水不足容易使血液浓缩,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心脏病患者要多喝温开水,尤其在睡前可以喝一点水,防止血液黏稠。

戒烟限酒。做到戒烟限酒,吸烟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脏病,最重要的就是戒烟。

适度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自身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保持平和心情。心脏病人应保持心情愉快,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遵医嘱服药。唐胜惠提醒,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病人还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数值,确保各项数值接近正常或达到水平,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根据心情和身体状况时断时续。

定期体检。体检是一种有效预防疾病的手段。通过定期的体检,可帮助我们及时筛查出身体中存在的潜在疾病隐患,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提高疾病治愈率。

新闻推荐

“新年第一乐” 师生同歌舞

茶话会上的文艺表演4日,一场包括4个专业、12个班共200多人的联谊茶话会在玉林酒家举行,这场茶话会被玉州区老年大学的师生...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