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州区实施“兜底行动” 助力幼儿学前学会普通话

玉林日报 2019-11-19 06:40 大字

本报玉州讯 今年9月,晓飞进入玉州区仁东镇幼儿园就读,可由于自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她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而她的带班老师杨滨是外地人,不懂说当地的白话。陌生的环境,不通的语言,让晓飞小朋友整天哭泣。杨滨老师一边努力学习当地的白话,一边慢慢教晓飞普通话,两个月后终于实现了跟她的正常交流。杨老师跟晓飞父母沟通,要求他们在假期也积极地跟晓飞说普通话,同时请晓飞爷爷奶奶也学着说普通话,平时多用普通话跟晓飞交流。现在晓飞已经能和其他小朋友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对话了,普通话终于渐渐替代白话成为她的“第一语言”。

记者了解到,为帮助玉州区幼儿在学前阶段过好国家通用语言关,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切实发挥国家通用语言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玉州区大力实施“兜底行动”,采取三大措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一是加强兜底宣传。玉州区通过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以及网络媒体及时对“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让“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视线,让社会各界深入了解实施“学前学会普话”行动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行动实施进展和成效,形成全民关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热潮,为推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持续深入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

二是狠抓兜底排查。2018年10月,玉州区启动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制定《玉州区“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摸底调查、全面推广、总结提升”实施步骤,采取三方联动的方式,组织开展兜底排查活动。区教育局负责在园幼儿的摸排、区扶贫办负责建档立卡户幼儿的摸排、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负责辖区内未入园幼儿的摸排,三方联动。经过一个多月的摸排、比对,掌握了玉州区具有学习能力且完全不懂普通话的幼儿信息;摸排清楚全区3~6岁幼儿的普通话水平和幼儿园中普通话不合格的教师名单,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是抓实兜底培训。玉州区教育局要求各小学利用暑假进行“兜底培训”,采取送培下点、“家长和孩子手拉手一起学普通话”以及“看视频学习普通话”等灵活方式,消除适龄儿童入学后因不会说普通话而造成学习障碍的现象。同时以各镇(街道)为单位,中心小学分别组织辖区内普通话未达标的幼儿教师开展普通话培训活动。此外,组织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让农村幼儿园教师零距离接触优秀教学课程和教学方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

(李坚)

新闻推荐

住桂林市的自治区政协委员考察玉林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及政协系统党建工作 粟增林率团考察

本报讯(记者孙敏)受自治区政协委托,11月14日至15日,桂林市政协组织住桂林的自治区政协委员,到玉林市考察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及...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