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太甜蜜 健康有隐患

玉林日报 2019-10-25 06:52 大字

几名市民在一奶茶店购买奶茶。(杨祖辉 摄)

很多人都喜欢吃甜食,因为甜食能让人产生“幸福感”,适当吃甜食对身体是不会有负面影响的。但如果长期无节制地吃甜食,就会对身体形成负担,严重者还可能带来疾病。那么怎样吃甜食才健康?为此记者采访了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温群。

吃甜食好还是不好

“相比脂肪和蛋白质,糖类能够快速提供能量,是体内能量供应的首选。”温群表示,吃甜食有补充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等功能,而且糖果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点心中适当加些糖可提高食欲。那么吃甜食具体有哪些好处呢?首先,食用甜食能改善血压过低引起的头晕、全身无力的症状。低血压患者日常由于爆晒或者坐太久了猛一起来,可能会有头晕、手脚冰凉等症状,此时不防吃点甜食,症状很快就会好转。其次,缓解血糖过低的问题,高血糖会引起糖尿病,同样的低血糖也会使人体出现休克的现象,而平时适当地饮用糖水,或者甜性饮料的话,则可缓解这样的问题。最后,缓解饥饿,人在饥饿的时候,吃点甜食可以快速补充体力,让人恢复良好的状态,因为糖比很多食物都快被血液吸收。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吃糖过多,甚至嗜好成癖,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如果糖摄入过量,不仅会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而且无法及时消耗的部分会转化为脂肪,又可促进胆固醇血症,易导致肥胖和动脉硬化;过度摄入亦会使血糖快速上升,增加胰岛素负担,容易诱发糖尿病;糖还会影响人体吸收钙、维生素类等物质,易造成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此外,儿童若吃甜食过多会造成骨折率上升,龋齿率增高;高糖饮食也是近视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大量研究还证明,经常吃甜食,皮肤会比较油,容易长青春痘和长色斑,易得脂溢性皮炎,产生头皮屑。

糖尿病患者不可擅自随意食用无糖食品

无糖咖啡、无糖凉茶、无糖功能性饮料……人们在注重食物口味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健康问题,市面上很多无糖饮品逐渐成为“新宠”。伴随着“更健康”“有助于减肥”“适合糖尿病人”等极具吸引力的营销语言,很多人认为无糖就代表了健康。对此,温群表示,糖分为广义的“糖”和狭义的“糖”两种,狭义的“糖”指的是我们最通常使用的糖,譬如蔗糖。广义的“糖”则是指所有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面粉、葡萄糖、果糖等。市面上打着无糖标识的产品,大多指的是无蔗糖和葡萄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糖,进入人体内,一样会提升血糖的浓度。例如,无糖蜂蜜里虽无蔗糖,却有葡萄糖和果糖;无糖面包主要成份是淀粉,虽无蔗糖,但进入人体内会被分解为葡萄糖,同样升糖较快。“我们进食前,一定要看清食品的组成部分。”温群提醒糖尿病患者,食用无糖食品有控制不好血糖的风险,要遵医嘱,不可擅自随意食用。

“想通过食用无糖食品达到减肥功效,也是不可能的。”温群说,无糖食品并不意味着没有能量,食用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无糖食品,能量往往也很高。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60%的热量都是需要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广义的“糖”)来提供的,对于一般人来说,保证这个比例后,建议不要再额外摄入糖。

吃甜食要“点”到为止

“从生活上来讲,一个人是离不开糖的,糖就是动力,如果一个人身体没有糖就动不了。”温群说,糖不可或缺,但是人体内的糖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出现病症,那就需要去调节以达到平衡。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良好习惯,科学控制糖的摄入量,避免“高糖”危害。温群建议,首先,要学会选择甜食的种类。想吃甜食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天然的甜味,比如石榴、苹果、香蕉之类的水果。不但能满足你对甜食的欲望,其中的低聚果糖等糖类,还能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肠道致病菌和腐败菌繁殖。还可以适当选择一些糖醇类甜味剂加工的食品,比如木糖醇口香糖。它们的能量更低,引起餐后血糖反应也更低。其次,吃甜食速度不要太快。吃甜食绝对不能狼吞虎咽,点心、零食吃得越快,血糖上升得就越快,热量就越无法消耗,会停留在体内转变成脂肪。因此,慢慢享受甜点可有助于热量的消耗,而且对稳定情绪有帮助。最后,空腹的时候不要吃甜食。因为空腹时糖分基本不经消化就会被立即吸收,会导致血糖水平短时快速升高。暂时性的高血糖会与体内许多重要组织中的蛋白质产生反应,导致患慢性疾病的危险增大。温群说,吃甜食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4时左右。这个时间段适当品尝一点甜食,可以消除疲劳、调整心情、减轻压力。但只能是“点”到为止,不可多食。晚上睡觉前别吃甜食,因为我们吃的甜食中的糖必须得通过运动来代谢,所以晚上吃甜食后立刻睡觉,这些糖分得不到消耗,就会转化为肚子上的肉。

新闻推荐

禤甲军到福绵区开展教育专项工作专题调研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讯(记者陆小青)10月22日至23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禤甲军到福绵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专...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