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灌肠退烧不能泛用

玉林晚报 2019-07-26 07:26 大字

黄女士一岁多的宝宝最近反复发烧,听邻居介绍到小区附近一家诊所看病,医生诊断为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发烧,于是开了药并给孩子进行灌肠治疗。尽管对灌肠有疑惑,但黄女士还是觉得先治好孩子最重要。过后,黄女士向记者说起了这件事情。记者走访发现,灌肠退烧、消炎已成为一些诊所常用的方法,相对打针、吃药,似乎更省事,家长也免去一场场“大战”。灌肠治疗相对别的治疗方式更安全吗?为此,记者采访了玉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主任关东志。

药物灌肠要谨慎

“药物灌肠”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于最近3-4年开始大流行,对治疗发烧的小儿能立竿见影,于是许多家长和诊所都热衷于这种疗法。据了解,除了外用的药物以外,其实多数药物的给药途径都是口服、肌肉注射、输液,有少数可能是纳肛、舌下含服或者灌肠。口服是一种相对安全、方便的给药方法,但是药物需要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并由胃肠道的毛细血管网吸收,进入门静脉,经肝脏的代谢后才转运至全身。但口服也有弊端,肝脏代谢会损失药效,药物的起效时间更长,药效持续时间可能更短。静脉、肌注、舌下含服、纳肛和灌肠药物则不需经过肝脏,直接进入血液中送达病变部位发挥效应。但是,药物的副作用发挥也更加迅速和严重。

“药物灌肠综合了口服药和肌注、输液的一些优点,通过直肠给药,吸收更快,对一些难喂药、不配合打针、无法进食的孩子有一定的作用”,关主任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灌肠退烧常用的药物是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安痛定等水杨酸类退烧药及一些中成药,如果为了追求见效快而将多种药物混合进行灌肠,可能会适得其反。

关主任表示,“有些疾病是可以使用灌肠治疗的,但不能泛用,如果孩子喂药不是特别困难的还是提倡口服用药,一般提倡一岁以内的孩子发烧尽量不用灌肠的途径”。另外,小儿肠道娇嫩,经常反复使用药物灌肠可能容易导致肠道粘膜受损出血,甚至炎症,如果药物使用量过大,部分药物也可能通过肠道吸收以后,对肝脏肾脏等功能造成影响,再加上很多药物本身就不适用于直肠给药,乱用不注意计量的话也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家长应谨慎。

当肛门有炎症、溃疡时不要采用药物灌肠,腹痛腹泻者也应慎用。

孩子发烧该怎么办?

关主任表示,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发烧,应立即带去医院就诊,不要拖,不能完全凭体温的高低来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3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在38.5℃,精神状态还不错的,可以先在家观察,适当脱减衣物、用温水擦身等物理降温方法来退烧,同时让宝宝多喝水;体温超过38.5℃或者未到38.5℃但精神状态较差,有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时,可以给宝宝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若无好转,应尽快就医。值得一提的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不可交替、联合使用,应按照药物说明书,根据孩子的体重严格用量。

另外,小儿发热时,千万别“捂热”,否则容易患“捂热综合征”,导致缺氧、脱水,严重者并发呼吸衰竭、脑水肿、休克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酒精擦浴退烧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儿娇嫩,酒精会经皮肤吸收,损害肝脏、肾脏、大脑等器官。

他提醒,小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用药需严格遵循药物说明书和常用的安全方法,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并时刻保持谨慎的治疗态度,病情发生变化或超过预料情况,应该尽快转至上级医疗机构。

新闻推荐

五旬 从“歌盲”到校园歌手 林子雄退休后百无聊赖,被姑妈拉去上大学,从此生活翻开新的一页

林子雄每天歌声不断家住玉林城区工业品市场附近的林子雄,是玉林市老年大学歌咏班的一名学员。不久前,她参加了学校首届十佳...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