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相处的“坚冰” 怎么打破? 从农村进城生活的这位阿姨的做法值得借鉴
“小吴,你家婆在家吗?麻烦你打电话叫她去3号房敲下门,看看豆豆是否在他们家,豆豆妈妈急着找他。”家住玉东某小区的吴女士接到邻居庞哥的电话,原来庞哥在业主群里获悉另外一位邻居四处找儿子,于是打电话找小吴帮忙。
吴女士的家婆廖阿姨如今无疑是很受邻居欢迎的“暖心婆婆”,然而,三年前她刚从农村出来时,邻里关系可没有现在这么融洽。城市小区中邻里关系的“坚冰”是怎么打破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廖阿姨家的故事。
曾经:邻居家的鞋正对自家门口,影响心情
廖阿姨老家在兴业城隍,三年前小孙女出生,她到玉林帮带孙女。初到玉林,廖阿姨很不习惯,“住在小区里,一进屋‘啪’地把门关上,互不认识,白天自己在家带孙女,说句话的人都没有。”
“明知道是住在隔壁的邻居,等电梯时碰到了也是面无表情。”廖阿姨说,有几次想跟邻居打声招呼,可对方冷着脸,自己话到嘴边又吞回去了。
互不往来,矛盾也随之而至。“我们家的门口和邻居家的门口是成直角紧挨着的。之前邻居常把外出穿的鞋子摆放门口边,那排鞋子就正对着我们家门口,相距不到半米。儿子儿媳天天进进出出都看到那排鞋子,甚至还闻到鞋臭味,觉得很影响居住环境,几次敲门提醒邻居,不要将鞋子放在屋外。”提醒了多次,但对方并不当回事,廖阿姨的儿子只好向物业反映,物业特意贴出通知,禁止将私人物品放到公共通道,但邻居依然我行我素。
现在:打破坚冰,邻里互相关照,一团和谐
这种糟糕的邻里关系一直延续到半年前。
“那一次,我从老家带了很多自种的瓜果蔬菜,当时想着自己也吃不完,坏了太浪费,于是决定拿一点给邻居。”让廖阿姨想不到的是,不久邻居也回送了一袋梅菜干。
一来二去,双方见面终于打起了招呼。关系好转后,因为两家都有小孩,各自还常常把门打开,让两家孩子串门、玩耍。孩子们成了好玩伴,大人之间相互交往也渐渐多了起来。
前几天,廖阿姨一家回老家城隍办事,廖阿姨突然接到了邻居的电话,“你们不是回老家了吗?送牛奶的师傅可能是看到没人在家,把牛奶放在你家门口,我先帮你拿回冰箱冻着,等你们回来再拿给你。”
“有时候我还会顺路帮邻居买菜,邻居也会帮我照顾小孙女,大家互相关照,感觉很有人情味。”廖阿姨乐呵呵地说。
在廖阿姨看来,邻居间多交流,关系自然就好了。“我们那层楼共有6户,每家都有小孩,平时有大人在家时家门都是敞开的,孩子们可以相互串门、玩耍,生日时又一起吃蛋糕。”这种大家和谐相处的模式让廖阿姨找到了久违了的“人情味”。
心声:小区也是一个大家庭,业主渴望融洽相处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商品房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从自建楼、单位大院搬进了新建小区,因为生活节奏加快、居住环境改变等原因,曾经串门聊家常、亲密互助的邻里关系日渐疏远,甚至是“对门不相识”,但人们还是非常渴望邻里之间能够融洽相处。
如今,不少小区的业主建QQ群、微信群,在群里“串门子”,聊家常,话维权。很多业主都会在小区的业主群里经常聊一些装修、购车、孩子上学等家长里短,感觉邻里间距离拉近了不少。在网上聊得“热火”,平时见面也减少了尴尬,打招呼也似乎从容了不少。此外,一些小区还组建球队,组织业主打球、聚餐,以增加邻居间的接触交流。(记者 庞献)
新闻推荐
7月8日,市园林服务中心城中公园管理所组织人员对玉林人民公园内大树枯枝进行修剪清理,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市民游园安全。(通讯...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