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作出示范引领 农民“唱主角”的乡村振兴“福绵之路”
▲十丈村在修复改造过程中,基本保留了原有农舍建筑及院落围合的外观肌理和空间关系。(庞飞勇 摄)
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在福绵渐次展开。 (本报记者 林钰雄 摄)
日前,经过层层组织推荐、现场实地考察、评审把关筛选,福绵区福绵镇十丈村成功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第四期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庄,全广西仅有两个村庄入选。
如何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福绵区创新“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模式,以十丈村旧村改造为试点推进乡村振兴,将十丈村建设成一个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而十丈村试点的成功又强劲地辐射带动周边村庄,今年福绵区提出打造“福绵镇十丈村—中滔环保产业园—沙田镇铜鼓坡”福绵区乡村振兴示范带,成均镇蒋山塘、樟木镇珠垌、沙田镇铜鼓坡等19个村屯被列入2019年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建设自然村,一个个村屯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正在福绵渐次展开。
打造宜居家园
十丈旧貌换新颜
不少人盼望回归田园生活,但是农村的凋弊和脏乱又让他们望而却步,而这些也是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如何才能让人们在农村既能获得城市的繁华,又能享受到乡村的美好?
“十丈村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村落,村里的传统民居最早建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十丈村第一书记陈桂春介绍,在清朝中期,迁徙而来的十丈先民垦荒立村时,为了避免与原住民发生纠纷,主动往后退出十丈的距离。后来,后人敬佩先人谦让、大度的品格,便以“十丈”作为村名。
在村庄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口的增长,原有的房屋渐渐不能满足村民们的居住要求,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他们开始逐渐搬出旧村,另建新房,而旧村里70多座传统民居也由于缺乏修缮而日渐垮塌。
传统民居不仅仅是人们防风避雨的栖息场所,更是当地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人们千百年来的生活智慧和浓郁的地域文化风情。基于以上考虑,2018年1月,福绵区启动十丈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邀请国内著名设计团队鲍国志工作室对十丈村进行整体风貌设计。
作为从业30余年的乡建设计师,鲍国志有着丰富的经验:“美丽乡村建设并不是全部推倒重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修复、改造让老房子好用,新房子好看,激活农村活力。”
因此,在修复改造过程中,设计和施工力求“修旧如旧,就地取材”,基本保留了原有农舍建筑及院落围合的外观肌理和空间关系,尽可能恢复十丈村的历史人文风貌,而这样的做法也节省了大笔的资金。
漫步在十丈村的砖石小巷中,黄墙红瓦的房屋错落有致,一种农家岁月的温馨让人流连忘返,图书馆、酒吧、民宿为村庄注入现代元素;随处可见的农家乐、茶馆、戏台又为村庄增添几许田园情趣……
同时,为了让农民的居住条件更好,改造中还加入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处理、服务配套等内容,原本废弃凋败的十丈村就这样变成了环境干净整洁,风景优美,可游可赏可体验可推广的美丽乡村旅游新景点。
产业兴旺
农民从“走出去”到“留下来”
“我们设计的时候没抱着要做旅游的目的,只是想要恢复乡村原本的模样,让乡村回归乡村,而没想到这正是真正吸引游客的地方。”鲍国志坦言。
随着十丈村一天天变美,城里人纷至沓来,来这里找寻乡愁,十丈村乡村游渐渐兴起。“今年春节期间,每天都有一万多游客来游玩。”陈桂春说,大量游客的到来,激发了村民创业的热情 茶馆、酒吧、农家餐馆、手工工坊等各类特色店铺雨后春笋般涌现。
村子越变越美,十丈村村民对自身的认同也越来越强烈,昔日走出十丈村寻求发展的年轻人如今也回到村子。20多年前,十丈村村民陈勇就离开村庄,去到广东打拼,20多年的艰苦拼搏,他从一名打工仔成长为服装老板,尽管已经在广州买房定居,但是家乡始终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看到家乡越变越好,2018年底,陈勇决定回乡参与家乡建设。“现在家乡的旅游发展前景非常好,在家乡发展不比外面差了,而且我出去这么多年也应该回来支持家乡建设。”陈勇说,目前他正计划投资300万元建设丰收大食堂项目,建成后,游客就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同时配套有停车场、KTV等服务,旁边还会建设一个文体中心,供村民休闲娱乐。
“以前是村里的人走出去,现在是外面的人走进来。”陈桂春说,十丈村正努力转型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文创和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村,在外务工人员也返乡创业,村里的大部分商铺主人是原来在外务工的村民,目前已经有20多家商铺开业,以前的“空心村”一下子变得繁华热闹起来了。
看着十丈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周边村屯纷纷喊出“向十丈学习!”的口号,一批批外出打工人员、乡贤自发组织到十丈村参观学习,回来后根据本村实际,制定旧民居改造计划。“现在有几万人在中滔环保产业园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而新发村离中滔环保产业园只有几公里路程,”新发村第一书记梁有强说,因此新发村打算把旧房子改造成商业广场,承接中滔环保产业园工作人员的饮食、娱乐等消费需求。
态度之变
从“要我改造”变“我要改造”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没有发展的主观愿望,乡村是振兴不起来的。
为激发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的内生动力,福绵区创新“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模式,创新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将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拓展至面上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通过村民代表会、支部党员会、户主会,发挥村“两委”和理事会作用,宣传乡村建设对村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和志愿者带头示范作用,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政府与村民互动的生动局面,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
曾经,十丈村民也曾有这样的疑惑:改造老房子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政府是不是想通过改造把土地收回去?……因此,在项目初期,村民的改造愿望并不积极。“几乎每天都是呆在村里,白天监督工程进度,晚上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般深夜才回到家。”陈桂春说,在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和志愿者的反复宣传示范下,群众渐渐明白:政府改造老房子是想让群众住得更好,同时村民还会有一笔租金收入。村民争先恐后把老房子交给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修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积极参与宣传发动和矛盾纠纷调解;一批年轻人、乡贤放弃外出赚钱的机会,主动留在村里参与家园建设;插队知青、出嫁女等相关人士时刻关注十丈村的发展,利用春节、“三月三”等传统节日活动讲好十丈故事。经过一年多的修复、改造和提升,十丈村俨然已经彻底告别了往日的荒芜,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在十丈村的成功示范下,福绵区乡村振兴示范带上19个村屯群众正迸发着火热的建设热情。“村民们都不要工钱,主动拆掉废弃的老房子,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上坡村第一书记张军武说,上坡村计划改造10.66公顷,目前已经复垦约6.66公顷。“村民们不等不靠自发捐款,截至5月已经筹到乡村建设专用款7万多元。”成均镇六塘村蒋山塘村第一书记庞泽明说。在村民的自发捐款中,也有不少老人的身影,新发村朱垌屯86岁的谢富华老人就捐出了150元,他说:“这是造福子孙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支持!”福绵区委、区政府对群众热情参与、工作推进较好的村也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并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倾斜到重点村。一场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乡村振兴资金募捐活动正在决策者脑海里构思。
“财力有限,民力无限。技术团队的作用,是提供技术支持,仅作为一种侧面的促进力量,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角永远是当地村民。”鲍国志意味深长地说。
新闻推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不少在办公楼里工作的市民经常对着电脑就是一整天,常常处于久坐不动的状态,活动的...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