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寒假 安全不“放假”
陆泽锋老师
2018年秋季期中小学生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如何让学生度过一个平安的寒假和祥和的新年,成为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所关注的话题。本期我们请来法律工作者、中国报业家庭教育讲师团玉林讲师培训营成员陆泽锋,请他谈谈这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
每个假期,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中小学生涉及违法违纪、人身意外等事件。究其原因,中小学生因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欠缺、法治理念淡薄等原因,在社会不良因素、家庭教育误区、学校教育失当和自身不良行为影响下误入歧途,而面临着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沉迷网络、游戏上瘾、欺凌斗殴、性侵猥亵等困扰。如何破解这些问题,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寒假?
不守交规后果严重
家长不能纵容孩子
案例:2018年春节,某地两个均为12岁的六年级男生许某、吴某,分别驾驶二轮电动车,许某搭乘男同学吴某某、黄某,吴某搭乘男同学粟某、女同学韦某,在马路上追逐玩耍。当驶至一个十字路口,许某、吴某均闯红灯通过,遇上按绿灯正常行驶的大货车,两人刹车躲避不及,均撞上大货车,致1死5伤。
案例反映的问题:
在涉及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中,14岁年龄段是事故高发段、电动车是事故高发车辆,学生驾驶车辆或者随同车辆横穿道路、违反交通安全法规是引发交通事故主要原因。本案中,许某、吴某违反了未满16周岁禁止开电动车上路、禁止相互追逐竞驶、按照交通信号通行的规定,最终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教训惨痛。
家长该如何做:
驾驶自行车、电动车分别必须年满12周岁和16周岁,不符合年龄规定不能让孩子骑车上路。
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按照交通信号灯通行。不得醉酒、逆向行驶、相互追逐或曲折竞驶、争道抢行。需要横穿马路时,先停车观察,确认可以安全通过时再及时通过。
行走时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右行走。不得翻越道路护栏,不在马路上玩耍、嬉闹、踢球等。乘坐小车、公共汽车、客车,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
假期多陪孩子
引导健康上网
案例1:16岁的周某、卢某和15岁的刘某、王某、牟某5人为同校初中生,均沉迷于网络。在2017年寒假期间,由于远离学校管束,家长疏于管教,5人沉迷网络,在无钱上网的情况下,共谋盗窃、抢劫他人财物。他们盗窃多辆摩托车、电动车;多次采取语言威胁、持刀威胁、用棍殴打、拳打脚踢、搜身等方式抢劫他人财物,并致人受伤。最后被公安机关查处。
案例2:2018年寒假,七年级的李某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在父母没收了他用来玩游戏的智能手机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上电脑玩游戏,从早到晚,甚至通宵,几乎不吃不喝,不见人、不外出,除了游戏对其他任何东西都失去兴趣,寒假作业不做,书也不看,打球等活动一概不参与。
沉迷网络和游戏上瘾的危害:
破坏亲子关系:沉迷网络、游戏上瘾,越玩越上瘾,不吃饭不上厕所不睡觉,输了脾气暴躁,不能玩就易怒、焦虑、悲伤、闹脾气,埋怨家长的管教,影响亲子关系。
诱发撒谎习惯:网络游戏种类繁多,娱乐性强,容易使人沉迷。学生为了上网、玩游戏而想方设法向家人朋友撒谎。
诱发不良行为:沉迷虚拟世界中,易产生幻想,甚至会模仿游戏的暴力、色情画面,诱发打架、强奸、损坏财物等不良后果。
损害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吃饭睡觉,容易导致精神紊乱、焦虑、忧郁、神经功能、免疫功能降低,甚至会猝死。
家长应该如何做:
积极引导孩子健康上网,使用网络正面功能,如查阅资料、学习各种软件工具运用,以充实知识,提升技能。
多培养孩子有益身心的兴趣,陪伴孩子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如一起阅读、运动、参加献爱心活动等。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从源头防欺凌斗殴
案例:2018年秋季期,某中学七年级的甘某、邹某、韦某、覃某与某职校学生雷某、吕某、丘某有矛盾,双方竟然相约到郊外“火拼”,以“输赢定英雄”。最后双方纠集数十人,持棍握杆一哄而上混战,致使多人受伤。参加人员受到学校和公安机关的严厉处理。
法律规定:
聚众斗殴是指为称王称霸、报复他人、寻求刺激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拉帮结伙互相进行斗殴的行为,简单地说就是打群架。聚众斗殴的行为主要表现为随意殴打、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法律对多次参加、人数多规模大、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持械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聚众斗殴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进行重点查处。
家长应该如何做:
坚持教育为先,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安全自护、法治教育,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孩子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提高孩子的思想觉悟、道德准则、文明修养,提高孩子预防和自觉反对欺凌斗殴的意识。
欺凌斗殴事件发生后,首先要保护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防止二次伤害发生,帮助受害者尽早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对侵害者,宽容但不纵容,关爱又要严管,配合学校、有关部门依法处置、惩戒,进行个别矫治、分类教育。
提高孩子对欺凌和暴力行为的严重危害性认识,教育孩子知晓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消除孩子认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引导孩子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多开展和参与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寒假、春节活动,消除暴力、低俗文化侵蚀、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预防和制止不良行为
把孩子培养成“四有”新人
案例:某校八年级的李某(女,14岁),纠集韦某(女,14岁)、陈某(女,14岁)、张某(女,13岁)、龙某(男,14岁)对七年级的宾某(女,13岁)实施了聚众猥亵,当众脱衣服、抓扯头发、扇耳光、摸挤胸部,持续2个小时,致使宾某精神异常,造成恶劣影响。李某等人受到了严厉处理。
法律规定:
猥亵不仅影响受害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还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我国法律规定,对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作刑事处罚;猥亵儿童的从重处罚。
家长应该如何做:
孩子独自在家时,教育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果有人撬门趴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者电话报警。
晚上尽量不要给孩子单独外出,不上陌生人的车。在路上如遇到可疑人靠近、尾随,教育孩子尽量警惕远离。
提醒孩子不去小巷、不正规娱乐场所、偏僻地方等。迷路走失后,应及时告诉警察,或者打电话给父母来接,不要随意向陌生人求教。
教育孩子谨慎交友。预防和制止孩子吸烟、饮酒、夜不归宿、赌博、小偷小拿、强拿硬要、吸毒等行为,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锦群)据玉林市气象局预报,1月30日前,玉林市仍以多云间晴天气为主,1月31日~2月1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平均气温下降5...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