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红薯粥

玉林晚报 2019-01-17 07:19 大字

我相信,每个人都吃过红薯粥。但不同时期吃红薯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味道也不一样。

四十年前,每当我端起红薯粥的时候,吃到嘴里感觉是苦涩的滋味,内心的酸楚便油然而生。

四十年后,每当我吃上一碗红薯粥,吃进嘴里那味道是甘甘甜甜的,感觉是在品尝一种美味,是一种享受,高兴得不得了。

说起红薯粥,不禁让我又想起了改革开放前那个记忆犹新的年代。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所有制。那时社员的收入是按劳分配,谁参加集体劳动多,得的工分就多,按工分值分配的粮食就多一些。由于当时农作物种植技术非常落后,水稻亩产只有三四百斤,最高也只有五六百斤,社员分得的稻谷不多。而我家兄弟姐妹多且还小,只有父母亲两个劳动力赚工分,分得的稻谷更少,所以年年缺粮。为了填饱肚子,家里经常用少许的大米和红薯一起熬成红薯粥来吃。当时我家的食谱是,早上红薯粥,中餐红薯条,晚上捞干饭。真的,那时候天天吃红薯粥吃腻了,放学回到家里看到红薯粥时都不想吃了。但是不想吃也得吃,除了它,我们没有别的能吃了。我就是吃红薯粥长大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我们告别了贫困,告别了缺吃少暖,告别了低矮的旧土房,天天吃红薯充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老百姓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吃东西讲求养生。昔日用来充饥的红薯粥,今天成了城市餐桌上和家庭的美食,成了人们养生的一种追求。今天吃上一碗红薯粥才真正体会到它的味道是清甜的,日子也是甜甜的。

一碗红薯粥,就是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写照啊!

(作者:郑科丰原玉林市纪委常委、正处级纪律检查员)

新闻推荐

狮山公园又见设施损坏

▲在半山亭,好好的一套石围桌,现在就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台柱子,周围石台石凳全不见了踪影。本报讯(记者陈伟平)狮山公园是玉林...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