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绵区活用绩效思维 助推乡村振兴试点建设

玉林日报 2018-12-26 07:00 大字

十全十美美好家园繁荣昌盛风光好,

丈田丈地地灵人杰与时俱进景象新。

一副对联,写出了福绵区福绵镇十丈村的新面貌。

十丈村位于福绵区西南面、车陂江边,村中现有保存较好的连片传统生态民居70余座,最早建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之后陆续扩建而成,属于典型的岭南特色民居。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福绵区活用绩效思维,先行先试,通过整合部门项目,提升干部执行力,以十丈村乡土特色村落改造为试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模式,对村容村貌进行修复、改造和提升,将十丈村建设成一个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村记忆的故园。

如何把传统的好的东西保留下来,把乡村建好,为福绵乡村振兴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福绵区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经过赴外地实地考察、参观学习以及综合比较辖区内各特色村庄的优势和不足,福绵区以十丈村为试点,聘请国内著名乡建设计团队 鲍国志乡建工作室负责十丈村项目的整体设计。从2018年1月起,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通过提升建筑风貌、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景观品位、增加服务配套、强化文化符号,探索重塑乡村与村民、自然、城市以及传统文化四种关系,把十丈村打造成环境干净整洁、风景优美、乡风文明、可游可赏,及可体验、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特色乡村。

福绵区探索创新“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模式,通过村民代表会、支部党员会、户主会,发挥村“两委”和理事会作用,宣传乡村建设对村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和志愿者带头示范作用,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政府与村民互动的生动局面。

村民一夜之间把所有老房子交给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修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积极参与宣传发动和矛盾纠纷调解。一批年轻人、乡贤放弃外出赚钱的机会,主动留在村里参与家园建设。插队知青、出嫁女等相关人士时刻关注十丈村的发展,利用春节、三月三等重大节日活动讲好十丈故事。

在建设过程中,群众首创“唱标”模式,采取现场公开招标方式,将每座旧民居单独发包修复。村里成立理事会,积极参与旧房屋丈量、修复和矛盾纠纷调解,发挥村民的建设主体作用。

福绵区用绩效管理方式,将各个子项目打包给福泰公司,每个子项目细化划分为具体的绩效指标进行量化考核,确保项目推进;对参与项目建设的一线干部,体现差异化要求,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推动绩效奖金分配、干部提拔使用更多向试点项目倾斜;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并重,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凝聚所有关心、关注十丈村发展的人士支持项目建设,鼓励能工巧匠回乡创业就业,一批具有二三十年经验的师傅主动放弃外面的优厚待遇返乡参与家园建设,多位年近八十的老人重执旧业,使一些乡土技艺重焕生机。

围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养殖粪便和村容村貌差等突出问题,村民首创“双层水沟”,实现“雨污灌”三水共治;建立资源分类中心,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难问题,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构建粪污清运体系,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实现畜禽粪便就近消纳还田,助力南流江环境综合整治;采用沿袭原有村落布局、建筑肌理和空间形态,在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基础上,只对内部设施和外部配套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修旧如旧,既留住了“乡愁”,又避免引进外来建筑式样,造成千村一面。同时,通过“和睦家园大讲堂”、村史馆、图书馆等文化活动载体,建立“周集会”制度,讲孝道,讲礼仪,讲和睦,讲团结,让传统文化精神回归;修复民俗馆、文化长廊和宗祠等,弘扬“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八音、十八路桩、舞狮等地方传统技艺,探索乡贤治理模式。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旧村修复改造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建设平衡传承创新共存。

十丈古村落的修复改造,留住了村民的乡愁记忆,铭记着知青那段火热的青葱岁月,丰富了周边居民乡村休闲旅游选择。十丈村乡土特色村落改造已初具雏形,目前正在申报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项目二期已全面开工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南方最美乡村”将呈现在游客面前。

新闻推荐

玉林市直学校举办“微党课”比赛

本报玉林讯近日,玉林市教育局举办了市直教育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微党课比赛,来自教育系统市直党委、党总支的16位教师...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