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 积极应对“退休综合征”

玉林日报 2018-12-07 07:00 大字

几个老年人聚在一起下象棋。(黄兰萍 摄)

退休医务人员李丽(左二)在参加玉林市老年大学绘画班学习,增加生活乐趣。 (本报记者 陈 瑜 摄)

在职期间每天忙忙碌碌,吃得香睡得好,但退休以后却一直睡不好,入睡困难、每天早醒、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出现这种情况很大可能是得了“退休综合征”,它是一种适应性心理障碍,约24.6%的退休老人有此障碍。什么样的人容易患上退休综合征?退休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如何远离退休综合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黄乾。

哪些人容易患上退休综合征

说起退休,不少五十多岁的朋友都有种畏惧的心理。日复一日工作了三十来年,突然要离开工作岗位,发现自己无事可做,这让很多过惯规律生活的老人不知所措。原本乐观的人可能突然变得消沉,即使儿孙满堂,仍然觉得孤独空虚,身上的小毛病也多了起来,这种因工作习惯、生活规律、周围环境、人际交往、社会地位、工资待遇、权力范围等一系列因素变化而产生的较为强烈的不适之感被称为退休综合征。据黄乾介绍,这些容易得退休综合征的人一般都是平时工作繁忙,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突然闲下来之后,一时难以适应,最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影响身体健康。而那些平日里有广泛爱好的人,在卸下工作重担以后,不仅没有烦恼,反而会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内向不善交际的人士也容易引发退休综合征。这些老人孤独、苦闷,有烦恼却无法诉说;而那些外向善于交际的老人,心情宽广,很难出现消极情绪。

退休综合征的表现

无力感。黄乾指出,很多老人不愿离开工作岗位,认为自己还有工作能力,但是社会要新陈代谢,必须让位给年轻一代,离退休对于老年人实际上是一种牺牲。面对“岁月不饶人”的现实,老年人常感无奈和无力。

失落感。在离退休前,有些人事业有成,受人尊敬,掌声、喝彩、赞扬不断,一旦退休,一切化为乌有,退休成了“失败”,由有用转为无用,如此反差,老年人心理上便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

无助感。离退休后,老年人离开了原有的社会圈子,社交范围狭窄了,朋友变少了,孤独感油然而生,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往往使老年人感到不安、无助和无所适从。

自卑感。黄乾认为,有些老年人事业心很强,部分人离开了工作岗位,便把注意力从单位、社会转移到家庭中,尤其是在单位习惯了发号施令的老人,对子女工作、婚姻、生活横加干涉,并因此常与子女发生矛盾,感到自己原来积累的经验无用而产生无用感,还有一些老年人骤然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门前冷落鞍马稀,会很不习惯,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无用感。

抑郁感。由于无助、失落、自卑的情绪会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容易遭受挫折,不顺心、不如意之事时有发生,如果再遇到家庭内部出现矛盾和纠纷,子女在升学、就业、婚姻等方面有困难自己又无法解决,自身的身体又日趋衰落,疾病缠身而整天跑医院甚至住院治疗,许多老人就会变得长吁短叹、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者郁郁寡欢。这些都是抑郁的表现。有研究表明,老年期抑郁症的患病率为8.1%~25%,有抑郁情绪但达不到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比例更高。

如何远离退休综合征

退休综合征在临退休和刚退休的人群里普遍存在,严重干扰和损害老年人生理功能和抵抗疾病能力,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各系统功能,从而引发和加重各种身心疾病,加速衰老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退休老人要注意调节心理,正确面对退休这一重大生活变动,预防、克服和战胜“退休综合征”。

首先要面对现实,敢于接受退休的事实,重新设计安排自己的生活,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善于控制情绪;其次,要想得开放得下,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以积极心态摆脱不良心理困扰;第三,遇到心情不好时,要找亲友聊聊天,使不良情绪尽快释放或转移;第四,要多参加社交活动,创造有利于自我心理调节的条件;第五,物质和精神上期望值不应过高,要知足常乐、安享晚年。还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保持和培养有益身心健康的爱好,老有所乐,如养花、养鸟、下棋、打牌、跳舞、唱戏等,从容自在地享受退体后的生活。

新闻推荐

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币 抢订火爆

本报讯(记者邹江)12月5日,改革开放40周年普通纪念币(以下简称“纪念币”)引发玉林市民争相预订,玉林第一批发行的网上额度不到...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