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当年,粮票的告别

玉林日报 2018-11-18 07:01 大字

一些市民家中还珍藏着当年的粮票。(本报记者 蒋寿荣 摄)

11月17日,市民在玉林城区一家超市内挑选袋装大米。大米种类丰富,为市民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报记者 陈东 摄)

今日关键词: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讲述人:玉林市粮食局原副调研员朱明达

计划经济年代,一本薄薄的粮簿,是一家人赖以生存的口粮凭证;一张小小的粮票,意味着可以到粮所购买大米。

“那时候,我每个月定量口粮是14.5公斤……”玉林市粮食局原副调研员朱明达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城镇居民定量口粮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劳动强度和岗位以及年龄而有所不同。

40年来,我国粮食供需的基本态势是购销平衡有余与粮价相对较低并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吹拂着中国农村大地,束缚在农民身上的桎梏解开了,生产者的热情高度迸发出来。农业生产进入了“超常增长”阶段,粮食生产以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户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地位,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种植优质稻,粮食购大于销,购价高于销价,出现了粮食购销价格倒挂,同时随着人口增加和对粮食需求量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质量不断提高,购销价格不适应和粮食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粮食购销体制为什么要改,怎么改,改成什么样?这摆在了农村改革试验区的面前。

打响“粮改”第一炮

198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县级玉林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肩负着“为中央决策服务,为全局改革探路”的使命,并赋予“允许突破某些现行政策和体制”的试验权。于是,当人们对统购统销的粮食购销体制仍不敢轻举妄动的时候,敢为天下先的玉林人民大胆试吃“螃蟹” 在全国率先进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试验。

“玉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朱明达说,之所以选择在县级玉林市进行“粮改”的超前试验,是因为玉林具备几个必要条件。首先,玉林是一个城乡兼容的县城,对于粮食购销两环节的改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时玉林城市非农业居民人口约14万人,具有城市应有的特征,工业生产初具规模。玉林毗邻广东,交通比较便利,商业比较发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发育较快,已经建设或正在形成的有中药材、成衣、小五金、粮食等商品专业市场。玉林农业人口占总人口近90%,有利于粮食销售方面的改革实施,因此在玉林进行小范围的“粮改”,将具有较为丰富的改革内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另外,玉林在国家粮食购销调拨的计划盘子上属于粮食调出类型,粮食购销平衡有余,这就使得“粮改”有比较可靠的基础,风险性较小。

最重要的是,玉林市具有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改革的社会基础。玉林市与广东相邻,受广东改革开放的影响较深,大多数人对于进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思想准备。

广西副食品补贴和粮食供应方面的改革在全国是走得比较早的省区。早在1987年前,自治区便取消了猪肉供应定量,实行定额补贴,价格放开;同时还将食油供应放开,取消定量,给予居民定额补贴,供应价格由平转议;此外,除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等五大城市外的其他县市的副食品用粮一律由平价转为议价供应,取消工种补贴粮等。这些都为玉林市“粮改”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b

“在当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国家拥有必要的调控能力,适应商品经济要求,在较长时期内能够比较稳定的粮食购销体制,逐步把粮食生产和购销完全纳入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轨道。”朱明达说。

告别“粮票时代”

玉林市1988年4月1日实施的第一步“粮改”可以概括为“购销联动、保留定量、补贴转明、分级负担”,重点放在逐步理顺购销价格和改革购销补贴制度上。一是保留两个不变:继续在农村中执行粮食合同定购政策和对城镇居民实行口粮定量销售的政策,农村定购任务和城镇口粮供应标准均不改变。二是调整两个价格:即提高定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实行购销联动。三是改革两项补贴制度:即改革定购粮奖售物资补贴制度和销售定量口粮补贴制度。奖售物资补贴方面:原来奖售化肥、柴油的标准不变,由暗补改为明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农民自由选择,愿意要实物的给实物,不愿要实物给差价款。

朱明达说,当年“粮改”有三个亮点,其一,定购价格从19.59元/50公斤提高到28元/50公斤,销售价格从13.9元/50公斤提高到40元/50公斤;其二,从暗补改为明补后,可以直接领取现金;其三,在口粮凭证供应制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非农人口和农村定销人口五十公斤大米销售价格,以标二米(原三号米)为标准,分别由原来的13.9元/50公斤和10.78元/50公斤一律提高为40元/50公斤。

1993年1月1日,玉林启动了改革的第二步,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放开,随行就市,购得进销得出,依质论价,优质优价”。玉林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告别 “粮票时代”作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世界上了不起的伟大创举!”

人们把惊叹的目光投向玉林!1989年3月13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南宁召开玉林市农村改革试验工作汇报会,玉林经过一年的综合改革,已成效初显,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售粮的积极性,抑制了粮食消费,活跃了粮食市场;同时,还合理调整了农业结构,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1990年9月,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研讨会在玉林市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玉林市改革成功及其对全国“粮改”所作的有益探索,认为玉林为全国“粮改”提供了成功而富于吸引力的实践经验。就连联合国专家也称赞,“这是世界上了不起的伟大创举!”

“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啊!”朱明达说,当年的县级玉林市种植优质稻面积增加一倍,1988年到1991年原玉林地区四年增产2.2亿公斤。国有粮食收购企业天天都排起长龙,交粮、结算经常要忙到晚上11、12时才能下班;而且1988年本是遇到了干旱天气,但玉林不仅没有减少,除了供应本市外还调运到外省,也因此被称为广西的“乌克兰”。而且由于优质稻比普通的米要好吃,所以市场售价也较高,使杂优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交售数量大幅度增加,水稻种植品种结构和收购粮食品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也直接导致后来大米品种的增加以及有机米、富硒米等高端品种的出现。

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大米了。“粮改”后还有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粮食经营主体增加了,从原来只有粮食部门独家经营,发展到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自产自销的农户都可以自由销售大米,方便消费者选择,活跃市场流通。

新闻推荐

脱贫摘帽 “双认定”核验

11月9日,玉东新区人事劳动保障局根据区工委管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组织帮扶责任人、联络员,和镇、社区干部一起,深入包联挂点的...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