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技术控 网络好青年

榆林日报 2018-08-03 09:13 大字

本报记者吕晶 见习记者李志东

核心提示

“这个东西真是太方便了,节省了百余人一个星期的工作量呢。”“真没想到将工作信息数字化后这么方便,想要什么统计数据都能算出来,想查哪条记录敲几下键盘就出来了,再也不用手动翻表了。”

这是榆阳区组工干部们表达出的一些关于电脑工作系统改进后的话语。而这些话语的背后,离不开一个“网络好青年”的努力,这个青年就是榆阳区芹河镇酸梨海则村大学生村官郭鹏宇。

一个偶然机会,郭鹏宇被组织抽调参与录入党员信息。当时时间很紧,要将2.7万多名党员信息全部在一周内录入完成。然而就在关键时刻,又出现了一个棘手问题,各基层党组织在采集信息时使用的是单表采集,而入库导入则需要规定格式的汇总表。这就需要将单表信息一条一条对照重新输入到汇总表里,平均录入每张表格需要10多分钟,即使抽调更多干部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仍然很难按计划完成任务。此时,号称“电脑高手”的郭鹏宇设计了一个程序,将单表放入指定文件夹,瞬间就将文件夹内的所有单表信息写入到汇总表当中。当郭鹏宇在会议室演示、培训这个软件时,现场50多位信息录入业务员都拍手叫好。很快,一些市直部门和各县区相关部门也知道了这件事,纷纷来向郭鹏宇索要软件。

“郭鹏宇这个技术能手真是给组织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帮了大忙。他开发了多套系统软件,如组工信息通、国家公职人员出国证件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等,也让大家认识到了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性。”榆阳区委组织部党员信息化教育中心副主任李勤渊说,数字化时代,如何将互联网、大数据融入工作当中,科学便捷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一直受到各个部门高度重视。

“我还准备开发一套人才信息系统,部署完成后,这个系统可以为人才工作提供信息保证。”郭鹏宇说,他从小对计算机感兴趣,中学开始便自学编程,高中参加了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还得了奖。大学时虽然没能录入计算机专业,但一直是计算机兴趣小组的骨干,教授带着他完成项目,他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编程梦想,坚持自学软件开发和网络安全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郭鹏宇对计算机技术几乎达到了痴迷程度,总是把玩游戏、刷微博的时间用来学习,平时做网站、做系统,也能搭前端、做后台、搞运维,“不做低头族,不把时间浪费在垃圾信息中,以后的我一定会感激当初这么努力的自己。”

2015年度,郭鹏宇被评为“平安联防互助网络建设先进个人”,还被共青团榆阳区委评为2018年度“身边的好青年”之网络好青年。

新闻推荐

新征程新作为 访民意解民忧得民心 ——榆林市开展“百姓问政”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姚志伟为了进一步畅通党委、政府与基层干部群众的联系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2017年7月17日,榆林“百...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