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万里美国男孩来玉学围棋

玉林晚报 2018-07-19 14:09 大字

初下围棋吃对手棋子大呼“好吃”

日前,记者来到玉林市希望之星围棋道场东明总校,时值该校第39期公益围棋课开课,孩子坐在教室里,认真聆听老师授课,时而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大家“乐在棋中”。

与别的孩子不一样,马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后排,因为他听不懂中文。不过,在对弈环节,他可来劲了。只见他执白子,想方设法吃对手的棋子。在吃了对手的几个棋子后,他摸摸自己的肚皮,然后兴奋地冒出一句中文:“好吃。”小伙伴听了这话,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知他从哪里学来的中文,一下子吃了这么多棋子,大概是想表达吃棋子吃得很痛快、很爽的意思。”马可的母亲马女士一边大笑一边解释。

马女士告诉记者,这是马可连续第二天来这里学围棋。前一天,她与马可在外面吃早餐时遇到一位家长,大家便聊了起来。谈及孩子的课余兴趣爱好,马女士知道儿子之前对棋类(中国象棋)感兴趣,忙问儿子喜不喜欢下围棋。马可立即回答:“喜欢!”于是,在这位家长的介绍下,他们就来到了这里。

“当时,老师说我们来得太晚,还有半个小时就下课了。我说没关系,让孩子去体验就行。”马女士说,那天教的是如何在下棋中“打吃”“逃跑”,老师轮流让小朋友上去示范,马可也跟着上去,没想到他也能正确做到。没多久,下课了,马女士问儿子明天还来不来上课,马可说:“来!”

以围棋为媒美国男孩学习中文

马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州珮人。2006年与丈夫在网上认识,2008年随丈夫嫁到美国,先后生育了两个儿子,大的叫马可、小的叫奔马。他们一家住在美国缅因州一个名叫格林的小镇。美国当地时间6月21日,放暑假后,她便带上马可在6月24日飞回中国。

“我们飞到纽约,2个小时;纽约到北京,15个小时;北京再到南宁,3个半小时……加起来要20多个小时,回来一躺真的很不容易,在飞机上还不能走动,脚都肿了。”马女士说,以往他们一家四口一般每两年回玉林一次,今年春节他们一家四口也曾回来过年。而这次,是她第一次独自带儿子回玉林过暑假。

马女士表示,中美两国文化差异很大。在她看来,带孩子回中国探亲,住两个月时间很正常,但美国人家庭观念很重,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件“残忍”的事情,“你怎么忍心让一个家庭分离那么长时间?”她与丈夫商量,认为儿子现在再不回玉林学中文的话,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机,以后就更难学了。丈夫一开始不同意,但为了让儿子能学好中文,就勉强同意了。但他要求留一个儿子在身边,以解相思之苦,于是马女士便把小儿子留在了美国。话虽如此,在机场离别时,马可与父亲还是不停落泪。

马可回玉林学中文,为何坚持来上围棋课?马女士看出记者的疑惑,笑着说,她的初衷是想找一个项目来让马可学中文,既然马可喜欢围棋,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老师用中文授课,而他又对围棋感兴趣,自然就会认真听课。此外,下棋需要用脑,可以让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活跃起来,

这对孩子很有益处。

除了学习中文,还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马女士说,早在马可牙牙学语时,她便教马可中文。但在他们居住的小镇,华人不多,连正宗的中餐馆都开不起来。在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佳节,他们也很少感受到中国的氛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马可接触的都是英文,在这种语言环境下,让马可坚持说中文真的非常困难。

马女士说,她曾尝试与两个儿子说中文,但兄弟两人还是叽叽喳喳地讲他们的英文。所以,她这次只带他们中的一个回来,也是想让兄弟俩分开,让马可一个人在纯中文的环境下学习中文。

“我们回来有10天时间了,但马可还是不会讲中文,我有点着急。不过,昨天听他第一次用中文讲‘好吃\’时,我很高兴。”马女士笑着说,她有一个美国华人朋友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据她的经验之谈,马可学中文一事急不来,可让他先对中国的东西感兴趣,自然而然他就会慢慢吸收关于中国的知识。此外,让马可学中文,还必须让他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他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端午节时包粽子,为什么包粽子?说明来由,这样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主动去学。”

马女士说,她这次回来,除了让孩子学中文,还要让他写中文,所以想给马可报一个书法班。“英文是由字母组成的,中文则由笔画组成,两种语言系统有着很大区别,很多美国人都觉得中文非常难学。”其实,学毛笔字也是在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马女士希望儿子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能有一定的收获,能学会简单的中文,并且了解、喜欢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新闻推荐

改善新时代中高端路线走起来

今年,玉林楼市的势头依旧强劲。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今年1至5月玉林市房地产市场商品房销售面积、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均稳步上...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