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大市场的日常

玉林日报 2018-07-18 10:12 大字

“玉林大市场”是一个名字,若干年前它曾经是玉林最大的农贸市

场。在我小时候,大人们还是按三日一圩的惯例去大市场赶圩。如今,玉林规模比它大的市场已经有很多个,但只有它仍被老老少少的玉林人叫做“大市场”。这个名称里带着亲切,带着时光,带着情怀。

我偶尔会去大市场闲逛,看看这一个可以几十年几乎没有明显变化的市场,看看市场里卖的各种用品,这些用品以手工制作的居多,满载着在农村生活时的记忆。因为旧城改造,媒体说大市场搬迁的时间是7月。七一那天正好周末,我又一次到大市场去看看。

我去大市场最爱逛一个竹木手工制品摊点,我买过这里的斗笠回来DIY

成了斗笠灯,买过餐桌罩等,还特意要老板娘把金属的提手拆了换成竹篾的。去得多,也算熟人了。老板娘姓禤,媒体发过她的照片。她1996年起就在这里摆摊,这时间其实算是短的。

在禤老板娘的摊点背后,有一些临时搭的棚屋,说是临时应该也“临时”了几十年。一个藏在棚屋里的“沙七竹器店”的牌子下,一位老人正在编一个竹餐桌罩。他说禤老板娘是他的儿媳妇。

我问老人家高寿。老人家笑问我,今年是建国多少年了,我说69年了。老人家笑说,建国的时候他20岁,明年他就90了。我本以为他是70岁左右的。他说建国后玉林大市场在东岳岭,他那时就在市场里卖竹器了,1968年大市场搬迁过来也已经几十年了。看来他有生之年还要经历一次大市场的搬迁。记者只报道了他儿媳,应该找他来采访才是一部玉林大市场变迁史。

很多人就是这样守候在大市场的摊点前,等老了岁月。

摊点里外都堆满了东西,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哪样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他们在这里经营一份小生意,也经营自己的平淡人生。

在市场里买肉买菜都很方便。肉摊摆在路边,既方便市场里的人们,也方便路过的群众。

大市场边也有大排档,方便不想煮吃的人们和赶圩的群众。有一家专卖牛红汤的,卖了几十年,被吃货们一炒作都成网红了。

有人在大市场逐渐变老,有人在大市场慢慢长大,有人在大市场悠闲地晒肚皮。有随时可以入睡,又随时醒来卖东西的;有东家长西家短闲聊的;有杂货堆里督促孩子写作业的;也有不写作业,先忙着玩耍的。大市场自然是他们童年的乐园。老人们更喜欢这个地方,树荫下摇一把蒲扇,很是惬意。年轻的摊主往往更忙碌一些,他们或许希望通过努力赚到更多的钱。

制作砧板的汉子仔细地打磨,打磨好了砧板就打磨好了生活。

打铁的老人一锤一锤地敲打着。他说,你不要拍我了,拍我干吗呢。我说不干吗,你打你的铁,我拍我的照。

有些行当,只有大市场才有。以前通过跟摊主聊天,我得到线索就下乡找到了烧窑的地方和手工制作瓦煲的师傅。

大市场内外,闲的在闲着数日子,忙的在忙着卖东西。忙的、闲的,都是这么些时光和日子。

梁七师说政府要我们搬,肯定就会搬,新的市场可能环境会更好,不过在一个地方窝得久了,多多少少都有点感情,有点舍不得。

是啊,一个地方存在的时间长了,多多少少都有些故事,有些情怀。

新闻推荐

社区怎么更新?玉林东路社区居民给专家方案打分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间,社区功能是否完备,环境是否优越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社区更新方案好不好,当然也得居民说了...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