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金融业:围绕“三大任务”助推经济发展

榆林日报 2018-05-03 08:47 大字

本报记者 马蕊

“去年以来,榆林经济触底反弹,走出持续下行的低谷,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GDP、规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三产增加值五项指标创历史新高,GDP、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位居全国地级市第47位和32位。”4月23日,记者从全市金融工作会议获悉,近年来,榆林地方经济与金融形成了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一方面,金融业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要素保障,另一方面,榆林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金融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榆林市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改善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环境,为榆林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

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当前,榆林进入转型发展攻坚期和新一轮追赶超越的机遇期,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发展、重大项目落地等一系列市委、市政府推开的大事要事,为金融的突破创新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撑。

市县两级聚焦政银战略合作,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配置、利率优惠、流程审批等方面向榆林企业倾斜,提高协议兑现率和资金实际到位率,切实加大信贷资金对本区域的投放力度;围绕榆林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通过重组、增资、整合等方式,发展一批以财政出资为主、主业突出、经营规范的融资担保机构,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县域全覆盖;扎实开展“三年上市公司清零行动”,对上市企业后备管理库实施动态管理和分类指导,加快推动汇森煤业、榆能、北元化工、广济堂等优质企业在主板上市;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实施金融“村村通”基础建设工程,力争年内实现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全面落实中省金融扶贫各项政策,提高产业扶贫的精准度,年底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贷获得率要达到100%。

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

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可以说,风险防范是金融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的一条生命线。防控金融风险,必须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今年,榆林市将继续加大非法集资打击力度,尽快建立全市金融风险及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平台,积极防范互联网金融、信托、基金等金融新业态伴生的金融风险,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跟踪、早处理。制定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公众监督揭发非法集资行为,严控增量风险;坚持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化解不良贷款,夯实各级政府属地责任,落实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贷款的主体责任,确保全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年内下降到4%以内;政府债务事关党的形象和政府公信力,榆林市将严格限定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坚决堵住违规举债的口子,对隐性债务中的违法违规债务,相关县市区和金融机构将按照法制化、市场化原则,实行风险共担,积极稳妥化解。

深化金融改革

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依靠金融改革。

深化金融改革,榆林当前将着力抓好五件事:一是设立榆林金融大厦,组建金融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引进布局一批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全力打造金融集聚区;建立金融顾问制度,聘请国内顶级专家指导榆林发展现代金融。二是支持榆阳农商行、横山农商行合并改组为榆林农商银行,增加注册资本金,壮大资金实力,加大对脱贫攻坚、县域经济、中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三是加快组建榆林金控集团,整合地方政府金融要素资源,通过经营资源共享,发挥业务协同互补优势,打造榆林金融全产业链。四是支持陕西能源化工交易所整建制搬迁榆林,尽快完善各项手续,扩大经营范围,合理配置产需衔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建设完整高效的榆林生产要素市场。五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金融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理顺金融监管体制,加快实行地方金融归口统一管理,成立地方金融监管局,建立健全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通过完成这些改革,提高榆林地方金融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在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新闻推荐

榆林公交开启夏季运营模式最晚21时50分收班

本报记者刘涛通讯员付英英报道4月29日,记者从榆林市公交总公司了解到,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逐渐炎热,为进一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市公交总公司于5月1日起调整公交车运营时间。据悉,此次公交车运营时间...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