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第40个植树节 又到一年植树时,踏着春意去寻绿 本报记者多路探访全省各地去年植树点系列报道之五

陕西日报 2018-03-22 07:51 大字

春来塞上,花儿绽放。本报记者雷魏添摄

位于延安新区的一处植树点。本报记者艾永华摄

延安市南桥山坡上一处植树点,去年栽植的油松正茁壮成长。本报记者艾永华摄

榆林市榆阳区李官沟林场的树木正在茁壮成长。本报记者雷魏添摄

植树造绿在延安蔚然成风。本报记者艾永华摄

榆林:塞上森林城 生态宜居市

本报记者 雷魏添3月的榆林,乍暖还寒。

江南早已春暖花开,塞上树木方才吐芽。抬眼望去,整座榆林城都被染上点点新绿。这座因秦代名将蒙恬为抵御匈奴广植榆树、“树榆为塞”而得名的古城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城悬紫塞云常惨,地拥黄沙草不生。”明代嘉靖年间刘焘在《题榆林》一诗中,曾形象地描述了榆林历史上“沙漫城垣”、草木不生的景象。如今,随着一代又一代榆林人前赴后继治沙治土、植树造林,在大漠与黄土上用汗水和生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绿色传奇,榆林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黄土山变身“绿山头”

榆阳区古塔镇李官沟村位于榆林市区东南35公里处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2004年,榆阳区政府把李官沟村整村搬迁,这里的20多座山头由此变成了荒山。

3月14日,当记者来到李官沟村时,看到昔日的黄土山已被片片新绿所覆盖,一棵棵树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成群的野鸡在林间穿梭,微风掠过,清新之感扑面而来。

2013年,李增泉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李官沟村这20多座荒山共1万多亩山地,每年完成植树造林2000余亩。到2017年,1万多亩黄土山全部变成了“绿山头”。

“老榆林人都知道,过去一到现在这个季节,整个榆林城就是黄沙漫天,人出门头巾、眼镜、口罩必须裹得严严实实,这些年已经好了许多。”如今身为榆阳区苗木协会会长的李增泉说,“我从小就喜欢花花草草,也希望能为家乡的生态环境改善作一些贡献,于是便承包了这些荒山,希望通过30年时间,让这里不留死角,全部变成绿色。”

现在的李官沟林场被李增泉划分成三部分:南山以生态林为主,主要种植樟子松、油松、侧柏等;北山则是经济林区,主要以大扁杏、山楂、苹果等为主;中间一小部分则规划建设了以花果树为主的生态采摘园区,整个林场共栽种树木50多万株。

李增泉感叹地说:“生态产业是一个经济效益低、收益慢但社会效益很高的产业,也许需要几十年才能看到效果,但我在这里承包山地种树无怨无悔。这些树苗就是我的‘孩子\’,她们的‘成长\’牵动着我的喜怒哀乐。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造福社会、造福子孙。”

老城区旧貌换新颜

初春时节,漫步在榆林街头,嫩绿色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主色调,所到之处人们都能体验到被草木环绕的氛围,曾经生态环境恶劣的陕北黄土地早已换了“新容颜”。

2017年4月,榆林市拉开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帷幕。在这一年,榆林市共造林69.67万亩,义务植树1007万株,完成了27个重点绿化项目和16个森林公园的提升改造工程。截至目前,榆林市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157万亩,林木覆盖率已由1949年的0.9%提高到33%;沙区造林保存面积1364万亩,林木覆盖率43.5%;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

植树造林不仅带给榆林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增添了榆林人对绿色的向往。由于气候原因,榆林市的植树造林活动往往在清明节前后才会陆续展开。但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在榆林城的大街小巷,人们早早便开始了对草木的看护和保养工作。市民们也纷纷走进公园,体验着春天的气息。

“为了彻底改善榆林的生态环境,这些年,我们实施了东沙生态公园、榆溪河生态长廊一期、大墩梁森林公园一期和50条新建道路绿化、23条道路的绿化提升改造、26个街头绿地小广场等生态工程。”榆林市住建局局长雷亚成说,“截至2017年,榆林中心城区绿地总面积达到2133.78万平方米。榆林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由2011年的21.56%、28.31%提升到2017年的33.53%、3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也由6.65平方米提高到18.04平方米。”

除城区的生态建设外,榆林市还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立地条件,按照“三带三区”发展战略布局,实施了“十大林业工程”和“五个百万亩基地建设”,全方位改善榆林市的生态环境。

“森林城、生态市”不再是梦

让榆林中心城区“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实现“南部林果飘香、北部绿染沙漠、矿区绿化美化、城乡翠绿环绕”的森林榆林,打造一个“塞上森林城、宜居生态市”等一系列目标,对于一直生活在塞上榆林的人来说,曾经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如今这个梦却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为实现这些目标,今年春季造林期间,榆林市从全市林业系统抽调1000名技术人员深入植树造林一线,普及推广造林新技术,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榆林市林业局局长吕学斌说:“今年我们计划完成造林60万亩,义务植树1000万株,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新年开好局、起好步。”

在3月12日召开的榆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暨春季造林绿化动员大会上,榆林市副市长、榆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副组长马秀岚表示,今年榆林还要对道路、停车场等进行绿化提升改造,同时还要探索一些规律、创新一套机制、打造一批样板、建立多种方式,希望再涌现出像石光银、牛玉琴这样的模范,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树立新榜样,为榆林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再造绿水青山新延安

本报记者 艾永华3月12日下午,延安新区二期观景台附近的一处小山坡上春潮涌动,扶苗培土、围堰浇水……大家配合默契,干劲十足。一株株小树苗在山坡上亭亭玉立,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延安市干部群众正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场景。

春秋两季的义务植树活动,在延安市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参加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活动在延安已经常态化。”延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加海军说。

3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延安市南桥南侧一处山坡上,这里是2017年春季义务植树点,看到一排排两米高的油松青翠欲滴,整个山坡被茂盛的林草覆盖。

“每一次组织义务植树活动,我们都安排林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要保证苗木成活,不仅要精选壮苗、规范栽植程序,更重要的是后期管护,新栽植的树苗当年浇水不得少于3次。2017年春季在这里共栽植了1200棵树苗,其中有400棵油松,800棵阔叶树木,当年树木成活率达98.5%。到秋季植树期,对18棵未成活的树木及时进行了补栽。”加海军说。

进入延安新区,一行行树木挺立在马路的隔离带上,山杏、山桃的枝头挂满了花蕾,含苞待放,旱柳的枝条冒出嫩绿的新芽,管护工人正在为林木浇水。“这条绿化带的树木是2017年栽植的,再过半个月就会鲜花盛开。”延安新区管委会景观绿化科科长孙楠说。2017年,延安新区在人民路、剧院路等8条市政道路上植树绿化,栽植了云杉、国槐、旱柳、白皮松、山杏、朴树等树木,每条街道各有特色。据了解,5年来,延安新区共完成山体绿化6000余亩,栽植各种乔木7万余株。

站在凤凰山顶,环顾四方,满目苍松翠柏,微风吹来,春日的革命圣地生机勃勃。

延安,由于生态基础薄弱,曾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从1999年起,延安开展“绿色革命”,封山禁牧,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当年全市退耕236万亩。随后,延安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同步实施了重点区域绿化、千里绿色长廊等增绿工程,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延安让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的黄土高原披上了“绿装”,实现了生态建设跨越式发展,延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植被覆盖率提高到67.7%。

截至2017年年底,延安市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2.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45平方米,建成山体公园、城区公园、街头游园50处。“看到一棵棵树苗抽枝发芽,一条条街道绿树成荫,让人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很惬意。”市民秦强说。

延安的水清了,山绿了,城市更加美丽了。昔日沙尘肆虐的黄土高坡,已经成为林麝、褐马鸡、鸳鸯等动物的美好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为延安的社会经济发展构筑起安全屏障,也对周边地区,特别是黄河下游地区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今年,延安市决定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50万亩,努力建设千万亩常青生态林基地。”延安市林业局局长付天平说。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共识,延安在推进生态建设的道路上正阔步前行。

结束语

把绿色诗篇写在三秦大地上系列报道《又到一年植树时,踏着春意去寻绿——本报记者多路探访全省各地去年植树点》到今天全部刊登完毕。我们从各路记者实地采访发回的报道中,看到了全省干部群众为三秦大地造美景、为美丽中国添新绿的动人场景,看到了陕西年年植树播绿、处处装点风景的生态建设美丽画卷。

从一届又一届政府的倡行,到一个又一个人的坚持;从对荒山秃岭植树造林的大范围改造,到对城市街区绿化美化的精细化管理,从“绿起来”到“美起来”,体现了人们对美好家园的营造、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40年植树造林,40年改天换地,40个植树节,见证了全省生态建设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巨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不懈奋斗。

年年岁岁,代代相传,我们洒下汗水,播植新绿,为的是建成“美丽中国”这个共有的家园,为的是子孙后代享有绿水青山。我们踏着春意去寻绿,希望这绿色里有收获、绿色里有冀望、绿色里有对乡愁的寄托和记忆。

把绿色诗篇写在三秦大地上,让我们诗意地栖居!

新闻推荐

榆林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表彰会召开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博:志愿服务就要接地气

华商报讯(记者赵国强)为大力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推动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3月15日,2018年榆林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表彰会在市委7楼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志愿者服务总会会长李...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