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 帮助吸毒人员走向新生
创新禁毒管理模式
走进玉州区名山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门外一块戒毒(康复)工作宣传专栏记录着社区禁毒人员的工作瞬间和辛苦工作取得的成效。在工作站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戒毒(康复)工作表”显示着各村(社区)接受管控的吸毒人员数量和管控工作执行率。
“有些吸毒人员以为从拘留所出来就没事了,不知道‘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是什么意思。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引导并帮扶他们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玉州区名山街道司法所所长、名山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站长邓伟欢告诉记者,由公安机关对吸毒人员进行强制戒毒后,依照程序,会将该类人员移交至其所属社区的戒毒(康复)工作站作为期3年的戒毒和康复辅助;此外,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还需要负责监管社区里有吸毒史的人员。
“社区禁毒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工作还需要改进和提高。”邓伟欢介绍说,以前,吸毒人员从戒毒所出来后都是自行到工作站报到,途中就自己回家或者出外打工了,导致有时候找不到人的情况出现,使监管工作很被动。今年10月,政法、公安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文件,创新管理模式,吸毒人员从戒毒所戒毒期满后,由办案派出所直接送到工作站报到登记,再由工作站人员跟踪监管,实现了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执行率。
“通过网格化管理能够及时了解到吸毒人员的工作、生活、感情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引导他们回归正常生活,在身体上、心理上彻底戒除毒瘾。”邓伟欢说出了对吸毒人员的期许,也道出了禁毒工作的最终目标。
邓伟欢表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刚起步,专职人员少是目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他希望工作站能吸纳更多的专业人员进来,能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的培训,提升业务技能,使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提高吸毒人员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的执行率,“社会上对这项工作不是很理解,通过宣传,给吸毒人员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让公众能够重新接纳吸毒人员。”
努力帮扶不抛弃不放弃
“门难进,脸难看,说话不好听”成了社区禁毒人员随时可能面对的情况。目前,名山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仅有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却管理着60名接受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从督促报到、谈话到检测一系列工作,量大而琐碎。
李如茵是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她的日常工作是督促戒毒人员到工作站报到,签订社区戒毒协议,进行为期3年的戒毒帮扶,每月1次的谈话和3年至少22次的吸毒检测,及时掌握社区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现实表现、禁毒情况、生产生活情况等。这也是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的主要工作。
李如茵说,每个季度,工作人员会依据对戒毒人员的日常管控劝诫、戒毒治疗、帮扶救助等措施,对吸毒人员在配合程度、现实表现、戒毒康复、是否有违反规定等情况全面评定吸毒人员是否需要继续实行社区戒毒。每个戒毒人员有3次机会,如出现检测不合格或拒不配合戒毒的情况,将由公安机关再次介入强制执行戒毒。
李如茵告诉记者,他们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戒毒者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情形:家庭的不接纳,让吸毒者心灰意冷,或者过于溺爱,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吸毒者害怕社会的歧视,遭受人们的冷眼相待;公众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认为吸毒者等同于艾滋病患者,不愿接近;生活中没有普通朋友,只有吸毒史的人愿意一起交流玩耍;吸毒者介意人们知道自己的事情,会觉得很没面子……这些都是造成吸毒人员不愿意配合戒毒康复的原因。有的吸毒人员已经戒断毒瘾,因找工作受阻,心灰意冷,一两年后便又开始复吸。
据了解,玉州区名山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作为连接吸毒人员与社会的“纽带”,创新监管模式,努力引领吸毒人员从歧路走向正途。而一些社会组织也在积极行动,帮助吸毒人员重新回归社会。玉林市幸福社工协会会长冯涛表示:“我们准备建立一个工作室,通过‘一站一室\’的紧密连接,设计一些新颖的活动,让吸毒康复人员参与其中,让他们远离负能量的圈子,也让大家重新认识他们,知道他们已经变好了,用人单位也能够给予他们新的工作机会。”
新闻推荐
2017年玉林市五人制足球城市联赛落幕 草根足球的狂欢 永利一队全胜夺冠文乐明获最佳射手奖
12月11日晚,安利达足球场,随着春茂二队与信用社队比赛的终场哨声响起,2017年玉林市“广汇汽车杯”五人制足球城市联赛落下帷幕。来自全市的25支草根球队,经过7个月共25轮300场比赛的“拼杀”,最终决出...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