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观察 校长职级制改革有待深化

陕西日报 2017-11-17 06:40 大字

本报见习记者罗晓兰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试行校长职级制,逐步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度,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

近20年过去了,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多地陆续试行这一改革,有的地区早已正式启动。2016年3月16日,《深圳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管理办法》经深圳市政府审议通过,正式发布实施。

虽然有前人的众多经验,榆林市高新区实施这一改革还是遇到了问题。

高新完全中学校长高玉峰坦言,高新区2012年面向全市公开招聘校长时承诺的高工资并未兑现。“行政化去是去了,工资却没有涨。当时说的是20多万元年薪,如今只有四五万元。”在来到完全中学以前,高玉峰是百年名校榆林中学的副校长,属于副处级干部。

“我热爱教育事业,想做点事,我是个有教育情怀的人。”高玉峰不止一次这样说。

按照计划,高新区的职级制改革把校长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各一二三级,校长职级越高,聘任条件越严格,待遇越高。但高新区目前尚未真正建立独立的校长职务通道和专业的职级评定标准,职级待遇也尚未落实。

高新区教育局的蒋义华称,近年来由于榆林经济下滑,政府部门的资金不到位,当初承诺的高薪没办法兑现。至于未来能否兑现,还是个未知数。

蒋义华对记者说:“如果3年后校长不再被聘用,就只能是普通群众了,原来的处级、科级待遇全都没有了。”

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行以来,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讨论点主要集中在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鲜有人提及真正关乎校长切身利益的职级工资制。在中国知网通过主题、关键词、摘要等选项输入“校长职级工资制”,页面显示“找到0条结果”。各大媒体的报道也鲜有涉及,更别说提及具体的工资数目。

但记者认为,如何在摘掉“官帽”后免除校长的后顾之忧,真正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落实职级工资恰恰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此外,目前职级工资需要专门的财政拨款支持,能否将这笔资金落到实处,还要看当地政府的财力。如何建立有效机制,让职级制校长的收入真正与其工作表现和绩效考核关联,而非与当地经济、财政完全关联,同样值得探讨研究。

新闻推荐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讲到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时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榆林市高新区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使

高新小学的学生在英语课上进行小组学习活动。智慧课堂。高新完全中学的学生在社团学习制作香皂。本报见习记者罗晓兰记者白亮文/图高高的马尾飞起来,黑色小西装套着一件白衬衫,长筒袜搭配的褐色短...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