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讲到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时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榆林市高新区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使

陕西日报 2017-11-17 06:40 大字

高新小学的学生在英语课上进行小组学习活动。

智慧课堂。

高新完全中学的学生在社团学习制作香皂。

本报见习记者罗晓兰记者白亮文/图

高高的马尾飞起来,黑色小西装套着一件白衬衫,长筒袜搭配的褐色短裙裙摆摇曳,一群女生谈笑着走进教室。在榆林市高新一中,学生们自己设计了班服。

服装上的创新与个性化,只是榆林市高新区教育改革的一项小内容。

近年来,该区创新教育理念,借鉴我国东部沿海及欧美国家经验,无论是针对校长、教师的用人机制,还是针对学生的课程与综合教育,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促进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育质量,成为陕北教育事业的“吃螃蟹者”。

“高新区,不只科技要创新,教育也要创新。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局。”榆林市高新区教育局局长刘鑫全说。

1体制改革,校长摘“官帽”

2012年,榆林市高新区教育局成立伊始,就在全市率先推行校长职级制。

“职级制改革本质上就是去行政化,校长摘‘官帽\’实现专业化,并设置独立的校长职级序列,职级越高,待遇越高。”刘鑫全说。

这首先体现在校长及其他校级领导的选拔与任命上。

2013年,榆林市高新一中成立并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校长。那时,37岁的徐江是榆阳区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

网上报名、笔试、面试,徐江对选拔过程印象深刻,“笔试包括学校管理、课程改革等内容。面试共10分钟,5分钟演讲,5分钟答辩。”徐江记得,演讲围绕“如何办好这所学校”进行,答辩中有一道题目是“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笔试和面试成绩各占总评分的30%,以往单位的评价占40%。

和高新区其他中小学职级制校长一样,竞聘成功的徐江虽然没有了行政级别,但他能更充分地行使自主权。

“副校长可以由校长提名,中层领导是自己竞聘、群众选拔,不再由上级直接任命。”高新小学校长张刚剑说。张刚剑此前是一所中学的党委书记、副校长,是一名科级干部。2012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他竞聘成为该区第一位取消行政级别的校长。

目前,高新区区属中小学各校长均在榆林全市范围通过笔试、面试环节公开选拔任用。全区20多位副校长也都经校长提名,教育局、人社局联合考核,学校聘用。

改革还体现在绩效考核方面。

为激发校长工作的积极性,高新区专门出台了校(园)长绩效考核方案,并设立年均15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校长培训、教科研及职级制改革。

“校长是3年一聘,收入的多少也要看你的绩效考核。”张刚剑告诉记者,除了原有的工资外,其收入还有一部分来自校长职级制绩效津贴。

该绩效津贴按小学、初中、高中分为不同的标准,只有考核合格的校长才能享受,分数越高享受到的津贴越高。其考核内容包括常规工作、办学特色和改革创新工作等,由专门成立的考核领导小组进行考核。

刘鑫全说:“一般高中校长每年绩效津贴约6万元,初中校长5万元,小学校长4万元。”

如此下来,校长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办学校得以快速发展。

“这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当校长的前3年,我基本不过节,都在学校待着。”张刚剑说。

由于工作认真出色,徐江入围《光明日报》与全国教育学会联办的“寻找中国好校长”,入选第二届中国“课改优秀校长”。

体制改革对教师也在发挥作用。高新小学教务处主任马茸告诉记者:“这种体制公平、多劳多得、不论资排辈,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会。”这“机会”除了指职务的上升,也指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

“新入职教师会进行1周左右的培训,平时学校还花重金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校内外培训。我一学期后再去听新老师的课,跟入学时完全不一样,进步非常大!”高新完全中学校长高玉峰称,高新区对教师实施了激励机制,每年拿出800万元作为绩效津贴,奖励优秀教师。

对于教师,高新区实行全员聘用制。刘鑫全说:“虽然教师仍有编制,但也是3年一聘。如果竞聘不上教师,不但绩效不同,工资也会降低,还可能调去其他岗位。”

2课程改革,创建高效课堂

“高效”是高新区教育追求的目标。

10月18日下午3时许,高新小学六(2)班教室内,四五个学生站起来围成一个圈,大声地讨论与朗读,老师则在旁边走动。

这是马茸的英语课,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后,是表演时间。4位学生走上讲台,每人举着一张卡片,上面印有不同的交通工具图片与单词。组内朗读、问答完,该组学生随即提问其他小组,俨然一副老师的模样。

表演结束,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解释,整套程序十分流畅,秩序井然。

“小组建设”,是高新区从小学一直贯穿到高中的课程改革项目之一。

“按照组外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成绩、爱好、特长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张刚剑说。

六(2)班banana(香蕉)组组长刘倍滋告诉记者,他们小组时常一起写作业,学习课文。而每次课堂上的发言、表演,加上广播体操、作业、纪律等方面的表现,都由专门的记分员进行考评记分,全组分数累积到一定数目后,可在学校的“阳光超市”兑换奖品。“上周我们就兑换了笔和本子。”刘倍滋说。

高新小学构建了“银河”评价体系,“由星星、月亮、太阳组成,分别代表500分、1500分和4500分,分数越高在‘阳光超市\’兑换的奖品就越大,大件奖品有遥控汽车、足球、篮球等。”马茸说。

高新区在全区实行“导学案”,规定每位任课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上课期间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学习任务单,上面既注明了自学、小组学习、表演等课堂流程,也有学生当堂完成的练习。

该区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语数外等科目每天作业不得超过半小时,其他科目不得布置课后作业。

而在高中阶段,高新完全中学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学生进校的第二学期起,完全中学根据不同学生在不同科目上的不同水平,打破原有班级限制,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层次和教学方法,在同一楼层内走班上课,最大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其中,A层为基础教育,B层为稳定教育,C层为发展教育。

高二(4)班学生韩振禄说:“我的物理是B层,属于成绩中等的。老师讲的知识点难度会比A层增加一点,又比C层简单,有利于我们的学习。”而对于A层的班级,学校会分派更加严格及优秀的老师,开展“阳光帮扶计划”。

目前,完全中学还在试验“智慧课堂”,除了教师使用电教平台,学生每人有一台平板电脑,实现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学习流程全覆盖。

语文教师陈永林说:“学生的平板电脑和我的是相连接的,布置的阅读读了没有,读了多少,我都一目了然。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复习,扩大知识面,课堂高效且容量大。”

3综合改革,追求素质教育

高新区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也是其教育改革的一大特色。

10月19日下午,走进完全中学的科教楼,记者看到,学生们有的在制作陶艺,有的在研究航模和机器人,还有的在学习口琴、象棋、茶艺、剪纸、美术等。

一股香味儿从一间实验室飘出。实验桌前,十多位学生正分成几组,在生物教师韦艳柳的指导下,用橘子皮提炼出精油。一旁的桌子上,摆满了颜色、形状各异的小香皂。“秋天落叶多,我就教学生制作树叶画。这段时间学生对精油提炼制作香皂感兴趣,我就教这个。”韦艳柳说。

她告诉记者,学校开设了40多门社团课,每学年年初分别为初、高中学生开办两次社团超市。“全校学生在操场上排队选报一门课,报的人多时还需要面试,是一种双向选择。”

而高新一中的社团选课已在网上进行,也是打破班级限制,实行走班教学。

目前,高新区中小学校共设267个学生社团活动组织,校均社团33个,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除了社团课,还有体育专项课。

高新完全中学目前有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足球、游泳、体育舞蹈和跆拳道等体育专项课。学生高一阶段学习田径、广播体操等基础课,高二开始自主选课。体育专项课也是走班教学,由具有该项体育特长的教师授课。

“学生学起来更积极,有利于学生掌握一项专项技能,形成终生锻炼的意识。”高新区体育中心教研组组长周勃说。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高新区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学习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2项艺术特长,分别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至少有一段担任班干部的经历和获得一次班级以上奖励的荣誉,至少有一次担任“义工”的经历。

高新区还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各校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德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高新区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每年举行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带领部分学生在新加坡、美国等地游学。完全中学高中部还开设了国际班,首届9名毕业生已全部被国外知名高校录取。

“课堂改革与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抓高效课堂,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刘鑫全说,“高新区将会把教育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并力争向上级部门争取更多支持,给走在改革一线的校长及教师带来更多福利。”

新闻推荐

国网榆林供电公司保冬季安全供电

随着榆林冬季用电高峰期到来,为确保广大客户冬季安全可靠供暖、用电,国网榆林供电公司结合工作实际,多点发力重抓服务,认真做好冬季“三保”,确保安全、平稳度过冬季用电高峰。“保”特殊群体。加强对...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