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解决焚烧污染难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秸秆还田为民换回“地肥天蓝”

玉林晚报 2017-11-16 11:11 大字

收割稻谷时将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将粉碎的秸秆埋入地里水稻收割后秸秆就地焚烧,这是农户处理秸秆的普遍做法,不仅产生有害烟雾污染环境且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个问题,农机、农业等正积极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在收割水稻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返田,耕种前再将其埋入土中,既增加土壤的肥力利于下一季的种植,又杜绝了环境污染,成为玉林市农户处理秸秆的理想选择。

焚烧秸秆,百害无益遗留弊端多

时下,正处于晚稻收割季节,遇到天气好的傍晚,玉林城区周围经常有农户在田里焚烧秸秆,这样对农户来说是方便省事但对城区环境污染极大,市民锻炼、交通出行都受到影响。

“焚烧秸秆百害而无一益。”玉州区农业局蒋副局长对记者说,“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此外,它也是PM2.5形成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该区宣传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主要单位之一,玉州区农业局目前正在走村串户宣传秸秆还田的优点,让农户更深刻认识焚烧秸秆的危害,力争更多农户选择秸秆粉碎还田。

蒋副局长介绍到,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而且容易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焚烧形成的烟雾会导致能见度下降,引发交通事故等。

据悉,目前,玉州区环保、公安、农业等部门已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各街道、乡镇进行巡查,严厉打击处罚焚烧秸秆行为;在城区,以城北街道、名山街道为重点巡查区域,巡查取得初步成效。据了解,对于在田里露天焚烧秸秆的行为,可按照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处理,由相关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粉碎还田,换回“地肥天蓝”

11月7日,玉州区秋季水稻机收暨秸秆粉碎还田现场会,在大塘镇金黄色的稻田里举行,一台台尾部安装有粉碎机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演示了收割过程中水稻秸秆粉碎还田的过程,众多农户和农业部门人员饶有兴趣地观摩了这一技术,赞叹不已。

“现场会是我们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一部分,目的是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这一技术。”玉州区农机局朱副局长说,当前大规模处理秸秆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制取沼气、用作工业原料、用于生物发电等,但是比较适合玉林实际的只有粉碎还田。据介绍,2014年玉州区率先在全市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主要使用尾部安装有粉碎机器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朱副局长介绍到,在下次耕种前再用旋耕机将秸秆作为肥料深埋土中,整个过程没有焚烧、没有烟雾产生,环保且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朱副局长分析到,该技术能有效解决焚烧问题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优点明显。首先,秸秆中的有机质、营养元素返回土壤,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据测定,100公斤干秸秆约相当于尿素1公斤、钙镁磷0.8公斤、氯化钾4公斤;同时可增强土壤保肥供肥性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可促增产5%至10%。

据悉,为加快该技术的推广,玉州区制定了相关规定,要求所有进入辖区范围内进行水稻收割作业的联合收割机都必须安装有粉碎机,从源头上杜绝焚烧造成的污染,改变露天焚烧水稻秸秆不良习惯,还民众一片洁净天空。

推广遇成本瓶颈,有潜力商机不小

“虽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优点明显,但是推广起来还有很大难度,主要是资金问题。”朱副局长继续分析到,收割时加挂粉碎机,以一亩水稻为例,每亩在80元的收割费基础上需多加40元粉碎费,秸秆下埋时每亩也需要100多元,这样每亩耕地比一般的机收机耕多花费140元,对农户来说负担不小。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潜在商机很大。”朱副局长补充到,以玉州区为例,全区现有耕地13万多亩,如果全部推广使用该技术,对相关农机销售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据了解,目前,玉州区正在试点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同时积极探索政策,拟从补贴农户或者机耕户方面入手解决推广瓶颈问题,力争多赢局面,使好技术造福于民。

(记者温驷昌)

新闻推荐

第二届北部湾城市运动会 将在玉林市举办

本报讯(记者潘燕)11月15日,第一届北部湾城市运动会在湛江闭幕,市委常委、副市长何文格参加闭幕会。当天10时,第一届北部湾城市运动会闭幕会在湛江市海滨宾馆举行。大会宣读了第一届北部湾城市运动会团...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