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探索 ——关于赵家峁村的调查与思考

经济特刊 2017-07-17 09:22 大字

[摘要]——关于赵家峁村的调查与思考

2013年以来,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要素流动”的思路,以“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资源被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农民收入快速显著增加,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面上推开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穷则思“变”

多年来,赵家峁村一直以传统小农经营为主,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耕地闲置荒芜,村庄“空壳”,集体“空心”,民居“空巢”,“三空”现象十分严重。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6650元,农民收入80%来自外出务工。2013年6月,赵家峁村村民、优秀共产党员、榆林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张春平,高票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从此时起,张春平和他的支部一班人为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拉开了赵家峁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

资源变资本。张春平上任后多次召集支委会、村委会、党员大会进行讨论,挖空心思找对策、想办法。经过充分思考和论证后,张春平决定先做两件事:一是响应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移民搬迁项目的号召,拆除滩大饼式的旧村庄,修建新民居,让大伙住上好房子。二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把村里零散的耕地、林地和撂荒地折股量化,流转到村上统一经营。这两件事实施后,村上原有的沟沟峁峁里的绺绺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大块地,土地面积大幅增加,价值也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大幅提升,为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资金变股金。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村上动员村民用现金入股,但条件是入多入少采取自愿,决不强求。在张春平的带动下,村上很快又筹集到400万元资金,成立了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金润园、丰景两个种养合作社。2016年底,农民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的资金达1310万元。

农民变股民。2015年,移民搬迁项目完成后,村民集中搬迁到新居,村上打算把农户原来的老房子改造后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为了把大家的各项权益划分清楚,村“两委会”经过反复商议,决定把土地、人口、劳动贡献、资金、旧房产等要素都转化为股权(其中,土地股占38%,人口股占22%,劳动贡献股占5%,资金股占23%,旧房产股占12%),并把这些股份量化到户,这样每个农户手里就有5项股权。2015年3月1日,村上决定将10月1日定为基准日,留半年时间给村民准备,并确定只要是基准日前户口在本村的都是股民,基准日之前核定的人口既是股民也是村民,基准日之后的新增人口只是村民,不享受分红,只能通过继承和转让来获得利益。

“变”出奇迹

“三变”改革后,村民的热情空前高涨,部分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悄悄返回村庄,一个充满活力的赵家峁村开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2016年初,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农民按股分红,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目前,村上已建成40亩设施果蔬、150亩葡萄、150亩山地苹果,以及30亩酥梨为主的设施农业和时令水果采摘区,同时还建起了35亩现代养殖小区和300亩葡萄酒加工基地。2016年,村集体产值达到600万元。

休闲农业发展迅速。赵家峁村按照“景点错位特色、产业高度融合、脱贫小康同步、主体多元互补、城乡统筹一体”的思路,以“杏花溪谷、峁上人家”“老家记忆、难忘乡愁”为主题,开发了多种乡村旅游项目。 去年“十一”黄金周,游客数量已突破5万人次,5天时间旅游收入超过7万元,单日游客最高峰值达到2万人次,农家乐和特色餐饮等营业收入超过6万元。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现在的赵家峁村人人是股东,人人按股分红,集体经济充满活力,农民已由村民转变为股民和产业工人双重身份,不仅有股份分红收入,还能通过在村上的园区、旅游区打工挣钱,增加工资性收入。2016年,村民在园区、旅游区务工率超过80%,工资性收入达到50多万元,户均1万多元。短短3年时间,赵家峁村集体资产已逾千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比3年前翻了一番,达到11200元。

由“变”带来的启示

赵家峁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陕西省深化农村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最大亮点,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小岗村精神”在黄土高原的生动实践,是一个离城市较远的纯农业村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重大尝试,其经验弥足珍贵,值得认真总结推广;赵家峁村通过这次改革,破解了山区土地零散、贫瘠撂荒、资源利用率低下和村集体经济“空壳”的难题,所取得的成果催人奋进,发人深思,给人的启示非常深刻。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贫困人口长期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2013年6月以前,赵家峁村是省级贫困村,有150户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近90%。经过产权制度改革后的今天,全村贫困户减少到5户,其中3个是智障人口,另外2个是孤寡老人。可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壮大起来的村集体经济,不但可以使贫困人口彻底脱贫,而且可以同步致富。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补齐“四化同步”短板的重要抓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唤醒了农村沉睡的资源,把农村的“死资源”变成“活资本”,形成了清晰完整的产权关系,有利于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这正是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扫清了制度障碍,加速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步伐。农业现代化,是陕西省“四化同步”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短板,补齐这个短板,必须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推动,当然也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就是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创造条件,就是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个重要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拉长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赵家峁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正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军 杨月华)

本刊摘选

新闻推荐

榆林中心城区交通严管成效显著路敞了 心畅了

在新建路行车顺畅了许多文图/本报记者宋炜“觉得城里一些路段,特别是新建路,好像变宽了不少。”说起两个多月来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环境的变化,市民王晓笑着说。新建路当然没有变宽,变了的是秩序。按照...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