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从“脱病”开始 ——榆阳区探索健康扶贫新路径

榆林日报 2017-07-10 13:10 大字

村医上门为村民诊疗

文图\本报通讯员张利平 陈静仁 王丹丹

“以前真是‘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现如今多亏有了健康扶贫的好政策,不然我的病还得拖着,不知道哪天才能凑够手术费。”家住榆阳区鱼河峁镇付家畔村的贫困户曹月芳说,她的这次住院医疗费用经过新农合补偿、大病保险补偿、民政救助、财政兜底四重报销后,自己几乎没有花多少钱。

曹月芳是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多年来她因患纵隔肿瘤,手术后又得了慢阻肺,对于这个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榆阳区的综合医疗保障体系,让曹月芳得到了实惠。

据了解,2016年以来榆阳区严格落实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新农合报销比例,在原提高5%的基础上再提高5%,共提高10%,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高10%;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保险执行起付线政策,起付线降低到3000元,乡镇卫生院住院取消起付线;严格落实对11种疾病的专项救治政策,确定各个病种的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制定适宜的具体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并全部推行集中救治、按病种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模式,全面推行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使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90%。

1、确保贫困户方便、快捷享受各项医保政策

榆阳区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患者在区域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在医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并作出明显标识。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付医疗费用,其余部分由各保险、救助经办管理机构直接向医疗机构支付,确保救治对象方便、快捷享受到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待遇。

据悉,2016年以来,榆阳区试点启动4个区级公立医院(星元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妇保院)与4个区域中心卫生院(金鸡滩、小壕兔、巴拉素、鱼河峁)一体化管理工作,不断总结推广经验,建立稳定合作机制,稳妥推进,逐步扩大范围,覆盖全区所有镇村医疗机构。

“自从健康扶贫启动以来,村卫生室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修建起来了,为村民带来了更大的方便,真正解决了我们这里村民就医的一大难题。”来自清泉办事处尹家庄村的村医尹红告诉笔者。

2、让健康关怀走进贫困家庭

“干部们经常来我家里宣传这些好政策。”清泉办事处尹家庄村的贫困户尹增春说。尹增春是尹家庄村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今年一月检查出肺癌,不幸的消息对这个本就贫穷的家庭就像晴天霹雳。正在此时,结对帮扶的村干部们来到他家向他讲解健康扶贫的好政策,这才让他心里的石头落了下来,更加积极地治疗,并努力摆脱贫困。

“自从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各乡镇都组建政策宣讲组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与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宣传,让他们充分了解国家健康扶贫政策,知道自己的签约医生及联系方式,让健康关怀走进贫困家庭。”卫计局宣传干部慕广平介绍说。

今年以来,榆阳区继续加强医疗结对帮扶政策。各医疗单位组织医疗专家队到结对帮扶乡镇,为所有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慢重病患者进行健康体检。为通过治疗能全部或部分恢复劳动力的对象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跟踪治疗,达到患者全部或部分恢复劳动力;组织全区卫生系统执业医师以上医务人员实行结对帮扶贫困患者,每名医务人员至少要帮扶一名因病致贫患者;开展生活帮扶工作,贫困患者在非住院期间,帮扶人员要定期入户了解患者情况,乡镇卫生院还要安排专人对上级医师给因病致贫患者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及时跟踪督促落实,建立台账,做好随诊记录,随时了解他们的病情和困难。

3、贫困户有了家庭医生

榆阳区在全面掌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大病、慢病、重病救治具体方案,实行分类救治、一人一策动态管理,为每名贫困患者确定一所定点医院、签约一个家庭医生团队、建立一份动态健康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一人一策,切实把贫困人口健康医疗帮扶落到实处。

“红花渠村卫生院共有9户贫困户签订了家庭医生责任卡,签约的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他们大多住得比较偏僻而且分散,我每天都是步行去3户人家,根据他们的病情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嘱咐他们一些注意事项,再根据处方给他们送去药品。”红花渠村卫生院的一名贫困户的家庭医生说。

新闻推荐

榆林市老年学术研究工作卓有成效

本报记者吕晶报道6月30日,记者从市老年学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市老年学学会坚持“学术为本,面向需求,加强服务,有所作为”的办会理念,始终把老龄问题的研究作为中心任务,积极开展老年...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