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体育回归育人功能 ——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姚金荣谈“体教融合”

陕西日报 2017-04-17 10:02 大字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体育和教育部门在“体教结合”的职能存在“两张皮”,配合协调上都有难度。可自201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后,陕西省体育和教育两部门密切配合,“体教结合”风生水起,体育人才辈出;“冠军进校园”成为常态;体育教师培训更具专业。特别是近年来,陕西省体育、教育部门联手采取系列措施,破解读训难题,强化保障,开创了“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良性循环的大好局面,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合作进入了“蜜月期”。

4月14日,省体育局与省教育厅签订了体教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书,着眼于进一步推动陕西省体育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助推陕西省“体教结合”再上新的高度。这项新举措,在全国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姚金荣。

“体教结合”效果显著

姚金荣介绍说,2010年,国家出台的《指导意见》,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问题作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和体校办学的方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出台了《实施意见》。有国家和省上政策的引领,体育与教育部门积极配合,陕西省的“体教结合”发展取得不俗成绩。目前,陕西省各级体育运动学校的义务教育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发展纳入教育整体规划。“两纳入”工作的落实使体校发展迎来了春天,改变了以前招生难、上升渠道窄等困难。渭南、榆林、宝鸡等几所体校都实现了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双达标的进校标准。特别是渭南市体育中心和体校建设之初,就超前规划、大胆创新,将渭南市初级中学和渭南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合二为一,同时设计规划,同时施工建设,彻底解决了体校学生的文化教育问题,这种理念和做法得到了前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的充分肯定和认可,走在了全国前列。省政府为了推动“体教结合”工作,去年5月在渭南市体校召开了全省“体教结合”现场推进会,进一步指明了陕西“体教结合”工作的发展路径和方向。目前,陕西省有四个市(宝鸡、汉中、安康、商洛)在县区设立教育、体育局,从政府职能上实现了“体教结合”。全省许多县区少儿业余体校都建在了当地学校,发挥着各自优势,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效果显著。

 借承办全运会加快“体教融合”步伐

对于这次“体教融合”战略的签定,姚金荣表示,以前的“体教结合”我们更多的是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这次的“体教融合”发展,是站在了更高的层面,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就是要让体育回归到最重要的育人功能上,让青少年树立阳光体育的理念,让他们走出教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我们还要借承办全国十四运会的契机加快“体教融合”步伐,力争在西部乃至全国做出示范。全运会的新建改建场馆,尽可能会向学校倾斜,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利用陕西省优质大学和科研机构资源建立陕西体育智库和体育研发机构,将一些陕西省没有的全运比赛项目交给学校来组队参赛,创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新模式;将西安体院建成国内一流体育大学。

  优势互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姚金荣局长说,“体教融合”,就是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奥运项目发展的习惯做法,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有自己特色的体育活动。我们将推广“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一县一特色”的发展模式;自上而下普遍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各层级俱乐部、体校的各项目联赛;将教育和体育部门各自组织的竞赛和活动进行很好整合,丰富竞赛内容和项目,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参与其中。今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会坚决走“进学校”、“社会化”的路子,将县区级体校办在当地的学校,不同的学校发展不同的体育项目,各学校都是少体校的分校。把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先办成普通中学,再办成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尝试在重点中学成立高水平的运动队,对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形成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一体化、系统化;打通优秀运动员培养的上升空间,使后备体育苗子(学生)将来有多种选择。共同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改革,将校园足球改革的成果运用到更多的体育项目,让更多的体育项目进校园。同时让每个学生都学会1—2种体育技能,使他们终身受益,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我们要实现,教育和体育部门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在教师和教练的培训、场地的社会开放、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等多方面进行互通互补。(本报记者 毛毛)

新闻推荐

3月西安优良天近半空气质量最好是安康最差为咸阳

■记者刘珺3月,全省13个市(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3.7%,同比上升24.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9%;PM10浓度为9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9%。1~3月,全省13个市(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