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村土地改革的成功探索 ——榆阳区赵家峁村“确权确股不确地”土地经营模式调查

陕西日报 2017-04-07 10:04 大字
    本报记者 鲁明志 通讯员 王森

编者按 作为全省第一个以资源性资产作为改革重点的集体经济组织,赵家峁村在改革中探索形成了“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土地经营模式,成立了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要素流动”的产权关系,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重大转变,有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村民共同富裕。3月21日,全省农村经营管理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榆林市召开,赵家峁村的产权制度改革经验,被作为成功案例在大会上作了专题介绍。 

3月16日,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小山村——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异常热闹。这一天,对赵家峁乃至全省农村改革来说,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一天:全村630个股民,领到了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

榆林市农业局总农艺师刘艳告诉记者,这是继1956年土改、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中国中西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幕即将拉开的前夜,农村基层改革在榆阳区的一次重大尝试和探索实践,赵家峁村民称之为农村土地的“第三次革命”。

榆阳区农业局负责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人员刘红金说:“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是全省成立的第一个以资源性资产作为改革重点的集体经济组织。这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小岗精神\’在黄土高原的生动实践。这一改革破解了山区土地零散、贫瘠撂荒、资源利用率低下和村集体经济‘空壳\’难题,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30多年来农村综合改革的一次重大尝试。”

赵家峁村在推行改革的短短三年时间内,集体资产已逾千万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达到11200元,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3月中旬的陕北高原,乍暖还寒,春潮涌动。榆阳区赵家峁村一排排红瓦白墙的新居,十分显眼;民居旁边,广场园林交错,亭台廊道相连;山峁上,现代化种养殖区依山而建,标准化温室大棚整齐划一;山沟里,休闲游乐景点傍水靠山,各有千秋,一派十足的田园山水韵味。

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赵卫军说,“原来村里可不是这个模样。全村面积7.8平方公里,人均耕地5.4亩、林地4.2亩。4个村民小组户籍登记的171户575人,大部分外出务工。散居着的20来户人家,基本属于‘386199’部队。住房都是老旧窑洞,做饭靠烧柴,吃水也只能是地下水,耕地全部是亩二八分的\‘绺绺地’。村民们改善耕地条件、扩大耕地规模、改变生活面貌的愿望很强烈。”

改变始于2013年。这年6月,赵家峁村村民、优秀共产党员、榆林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张春平高票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作为陕西信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当选当日,张春平主持召开村民大会,民主投票选了13位村民代表,专门成立了一个议事小组,讨论商议村里重要发展事项。他带领村“三委”一班人,整章建制,谋划发展。张春平最初的设想是,“尽快开工修建温室大棚、养殖场区等项目,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村里长远发展的支柱产业,让乡亲们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他个人拿出300多万元,用于村里的建设生产。

但是,项目用地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建设设施果蔬基地、现代养殖区,修建新民居,需要集中连片的大面积土地。但现实情况是,村里耕地、林地分布零散,土地多半撂荒,经营权又在各家各户手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张春平本着民主、公开的原则,把这一问题交给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议事小组和全体村民大会讨论。经过多次讨论、开会,村上初步拿出了以土地折股流转、动员外出创业能人和全体村民自筹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办法。

“一提起建大棚、修养殖场区,有人不同意,因为村里没钱。起步资金从哪里来?合计了一夜,大伙决定以现金入股筹措4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村民赵德华说,“入股自愿,入多少股金自己决定。当时还定下了留守村民优先入股的原则。”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赵家峁村里好多人外出搞工程、做生意挣了钱,都想帮助村民共同致富。村支书张春平一带头,大家纷纷响应。“‘凡是村民想现金入股的,没钱我给大伙担保贷款,挣了钱大家按股分红,赔了由我包底\’,张春平当时就是这么给我们承诺的。”村民李青芳说。

这一创新性举措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全区的产业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国家大政方针?事关重大,张春平和村“三委”一班人决定向上级党委和相关部门请教,试着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政策、产业发展方向上寻找答案。

(二)

这次寻找的结果,大大超出了张春平和他的同事们的预料。时任榆阳区副区长、现任区政协主席雷亚雄了解情况后,多次到赵家峁村调研,结合国家和省、市、区农业政策,深入思考,提出新时期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

2013年9月,时任榆阳区区长、现任区委书记苗丰,带领雷亚雄和全区涉农部门负责人,深入赵家峁村调研。他对赵家峁村的做法给予了肯定:“村党支部要团结带领全村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解各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其实,早在“十二五”之初,榆阳区委、区政府就超前谋划,果断决策,将加强全区党建工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先后两次以“一号文件”的形式,聚焦“三农”工作,放重拳,出实招,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探索出了“市场主导、产权推动、工业反哺、科技支撑、产业特色、融资多元、生态文明、城乡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榆阳模式”。在“榆阳模式”推动下,全区土地流转不断加快,高产玉米、脱毒马铃薯、优质小杂粮、设施蔬菜四大特色种植业快速发展,以羊子、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形成规模,建成全省第一养殖大区。2016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粮食总产量5亿斤,羊子、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226万只和109万头,农业总产值50.4亿元,占榆林市12县区的17%。

“做好‘三农\’工作最有力有效的抓手,就是抓党建工作。农村要干事,没有一个好带头人,没有一个好支部班子根本不行。”谈到动员张春平回村任职,时任余兴庄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左林飞深有感触。

2013年10月以来,在榆阳区余兴庄办事处党工委的具体指导下,赵家峁村经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层层讨论,决定成立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金润园、丰景两个种养合作社,实施以土地折股流转、全体村民自筹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办法。这一创新性举措,解决了发展用地矛盾和前期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三)

2014年10月,赵家峁村被确定为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榆阳区主要领导在改革顶层设计上超前谋划,在规划细节实施上严格把关,多次在该村召开常委会、现场会、观摩会、办公会,专题研究问题,推动改革前进。

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在赵家峁村调研时说,“深化农村改革不能等、不能靠。要科学规划,大胆实践。突破难点,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2013年,赵家峁村启动国家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移民搬迁项目;2014年配套实施现代设施农业项目,集中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后,原有的沟沟峁峁里的小块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大块地,面积也明显增加,那新增加的地归谁?原来到户的耕地林怎么办?于是就有了土地确权问题。赵家峁的“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中的“确权”,就是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村民小组集体,农民只有承包经营权。

2015年,赵家峁又启动了休闲度假村项目。投进去的资金怎么办?移民搬迁项目建好了,原来的老房产用作游客体验式民居,归属权、经营权怎么算?农民的林木财产怎么办?于是就又有了确股。

确股前先要确定股民。赵家峁村将2015年10月1日定成了基准日,基准日之前核定的人口既是股民也是村民,基准日后的新增人口只是村民,不享受合作社分红,只能通过继承和转让来获得利益。“为了尽可能保障村民利益,我们在2015年3月就定好了这个基准日,留了大半年的时间让大家准备,只要是基准日前户口迁回本村的都是股民。”张春平说。

“确股”,就是把土地、人口、劳动贡献、资金、旧房产等转化为股权(其中,土地股占38%,人口股占22%,劳动贡献股占5%,资金股占23%,旧房产股占12%),并把这些股份量化到人,这样每个农民手里就有了“五个产权”。

“全村村民用了半年的时间,反复开会研究讨论股权配置问题。为了不让农户吃亏,我们把资金股从最初的44%降到了最终的23%,光人口股和土地股就占到了60%。”返乡创业的赵卫军说。

股权量化后,怎样经营?于是就又有了“不确地”。不确地,就是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份后,每户人家不再具体经营某一块指定的地,而是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进行流转经营。

通过“确权确股不确地”,赵家峁村建立起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要素流动的产权关系,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重大转变。

确权、确股、不确地后,村集体经济由谁经营?农民利益如何实现?2016年,赵家峁村又整合了村集体原有的一个农业公司和两个合作社,成立了“赵家峁股份经济合作社”,把量化给农民的股份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民按股分红,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大伙先开始还担心工商资本回流农村会损害农民的利益。事实证明,这不仅没有损害群众的利益,而且有力推动了农村的发展。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刘红金说。

如今,赵家峁的土地流转和产权制度改革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该村共计流转土地5300亩,现金入股432.5万元。已经形成了两大主导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建成了150亩葡萄种植区、35亩现代养殖小区、33棚设施蔬菜大棚、150亩山地苹果、30亩酥梨;休闲度假村也基本成形,已投入使用,景区内设有空中滑索、森林穿越、水上游乐、河滩烧烤、农家乐体验等娱乐项目,还有1947年开国上将王震将军转战陕北驻扎过的老院子等,都被建成了旅游景点。

目前,榆阳区在总结赵家峁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北部推广集体经营性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南部推广综合经济股份合作制模式,城中村、城郊村推广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模式,这“三种模式”成为榆阳农村改革的亮点。

 (四)

在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2014年10月,榆阳区南部山区杏树景观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赵家峁村迅速融入“中国美丽田园”旅游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2015年5月,榆阳区组织韩家梁、赵家峁等杏树旅游景区沿线村相关负责人,赴袁家村、马嵬驿等西安周边旅游名村学习考察。这次考察,张春平一班人对城郊村搞旅游开发有了新的认识,萌生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

参与考察的赵家峁村主任赵双娃对记者说,“可是,我们村好些村民对乡村旅游根本没有概念。为了开阔眼界、转变观念,2015年12月,村党支部又组织全村50名群众代表,专程到袁家村、马嵬驿、茯苓小镇这些景点考察学习了5天。”

考察回来,村民们搞旅游产业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按照全区发展文化旅游“景点错位特色、产业高度融合、脱贫小康同步、主体多元互补、城乡统筹一体、乡音乡愁长存”的指导思想,赵家峁以“杏花溪谷、峁上人家”“老家记忆、难忘乡愁”为主题,打造集休闲农业、时令水果采摘、水上游玩垂钓、旧农居体验为一体的近郊乡村旅游。

榆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包村干部张力勤说,“建设休闲度假村,不仅要让村子美起来,还要让项目有盈利点,最终要让村子富起来。”

“从去年2月份开始修滑索,到7月景区各项目完工正式开放,前后看似没几个月时间,但是这里面的困难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余兴庄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秦刚说道。

“当时景区项目用地、修建景区主干道用地,涉及30多座村民的祖坟。要让村民搬祖坟,难度可想而知。驻村干部、村里党员挨家挨户给农户作思想工作,设身处地为乡亲们着想,最终解决了搬迁问题。”张春平说,“别说吵得脸红脖子粗,村民们骂也骂过,今天说通明天反悔也是常事。但我是个党员,既然挑起了这个担子,再难我也得干好。”

2016年7月,该村休闲度假项目建成开放。每逢假日周末,驱车奔往赵家峁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仅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赵家峁村接待游客突破5万人次,单日接待最高峰值达到2万人次,5天时间旅游项目收入7万元,农家乐和特色餐饮等营业收入超过6万元。

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蝶变”效应不断显现。截至2016年底,赵家峁村累计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涉农资金投入2190万元,群众自筹1010万元,张春平个人投入300多万元。

如今,“回农村老家打工”成为榆阳区的潮流。90后村民刘二飞说,“我是干水暖电工作的,一年下来家门口就能挣个五六万元。”

幸福院旁边的村民新居里,赵永张笑着告诉记者,“上下二层144平方米,我们自己才掏了5万块。”像这样的美丽农居,全村一共有112套,住宅区里幼儿园、卫生室、警务室、老年活动中心一应俱全。

张春平手指着远处新修的梯田告诉记者,下一步,赵家峁村规划建设300亩葡萄酒庄基地、1000亩旱作农业试验田、1500亩杏树文化观光区……

新闻推荐

抓住历史机遇构建中医药强省 ——陕西省实施复兴中医药事业战略综述

西安市中医医院中草药房。????陕西中医药大学李永峰教授正在指导两位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学习针灸疗法。????本报记者安涛摄2016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以及《...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