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鹏 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 构建榆林特色智慧城市

各界导报 2017-02-28 09:43 大字
 □ 首席记者 原登荣 记者 许鹏 文/图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和互联网之后,正成为一个以技术和信息服务为主的新兴高端产业,它必将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

榆林市政协常委、民革榆林市委会秘书长李鹏认为,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大数据产业飞速发展。对榆林而言,要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无疑是个智慧选择。

目前,榆林工业企业正处在从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的转型时期,对大数据产业依赖程度与日俱增,需要各级政府深度整合和挖掘信息数据资源,构建榆林特色智慧城市。

“大数据产业让行业重组、产业跨界,能使距离缩短、空间变小,能让信息开放、互联互通。"李鹏分析起大数据产业优势头头是道。他坦言,目前榆林大数据产业发展还处于“一头热一头冷"境地,政府统筹乏力,企业单打独斗,发展较为缓慢。此外,由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匮乏、信息碎片化等原因,造成了该产业研发不够、发展滞后。

大数据产业看似“高大上",让人难以捉摸。其实,它的发展规律与其它产业一样,同样要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同样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验证明,创新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最佳路径。李鹏表示,政府理应不遗余力做好、做足创新文章,推进商业模式和融资模式创新,全力推动扶持政策、投入机制创新,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

李鹏建议,应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建立跨部门、跨县区、跨行业、跨界别的协同推进机制。“尽快编制榆林‘大数据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园区建设、财政投资、科研攻关和社会融资等政策也得尽快出炉。"

社会公共服务是最大的民生领域,也是大数据应用的“前沿阵地"。李鹏说,政府应从能源、医疗、教育、电子商务等服务热点切入,加速信息资源融合与共享,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新闻推荐

七旬老人200元不翼而飞 医生拿出爱心钱温暖老人心

  本报榆林讯(记者刘美)2月20日晚,在榆林市第一医院住院的一位七旬老人放在病床枕头下的200元现金不翼而飞,老人发现后急得直掉眼泪。这一幕刚好被该院动力科副科长郝宏栋看到,了解事情...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