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工人刘志军用爱燃起希望之光
????“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刘志军的口头禅
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就是榆林市原第一毛纺织厂下岗工人——刘志军。 记者 高慧鹏 实习记者 钟方东 文/图
2012年的一天,在榆林学院上大四的范同学向刘志军求助:她的弟弟范朝南波得了白血病,一家人已花光积蓄,债台高筑,可弟弟后期的治疗依然有高昂的医药费需支付。
知道消息的刘志军,多方打听,确认消息准确后,立即开展募捐活动。他一边通过媒体呼吁,希望能够扩大影响,一边与榆林市文明办、广场办沟通,进行广场募捐。租音响、准备募捐箱,这些事都要他亲力亲为。
天刚亮,刘志军就开始了募捐的一天。在时针指向七点的时候,他已经在世纪广场上忙开了。试音响,通知到场的企业老板、同事、朋友,检查募捐所需要的物品,仔细斟酌募捐的各项程序,联系前来帮忙募捐的人员。此时的他成了最忙碌的人,与此同时,他也为远方正与病魔做斗争的小男孩燃起了一束希望之光。
刘志军回忆道,在2012年5月募捐开始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由于通知、宣传的力度比较好,前来捐款的人络绎不绝,刘志军在忙了一上午,还没来得及休息的情况下,就又投身到捐赠的事务中去了。中午忙,来不及吃饭,他就喝点水垫垫肚子,等到人少了,大家再轮流去吃饭,而刘志军总是留到最后,等大家吃完了,他才去吃。他是不放心募捐,牵挂着远方等着用钱的病人。“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他一直说的一句话,他不光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
晚上8点,募捐接近尾声,募捐者与帮忙募捐的人员都已离去。刘志军独自一人,在广场上收拾着募捐的会场,正如早晨一人去布置会场一样。
就这样,一天13个小时的辛劳在爱心的支持下一闪而过。然而,这只是募捐的第一天,第二天的募捐还会依旧。对每个需要捐赠的人,都会有两天的募捐时间,这也是刘志军募捐的一个准则。
记者采访时,刘志军说,做过太多的募捐,也遇到很多感人的事。记得在一次募捐中,一位乞讨者拿出一大把零钱放进了募捐箱。那次,他明白了捐赠的含义,捐赠不是说有钱了才去做,捐赠的是一份爱,一份助人为乐的心。以后再去做募捐,他报着的便是一份爱,一份帮助他人的助人之心。
就是这样忙碌、琐碎、辛苦的事,刘志军从2006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便开始做,一做就是十年。十年中,他帮助过二十多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为两名白血病患者筹得善款12万元、为小纪汗、李一涵和李一波筹得善款45774.4元、为自闭症儿童寻找新校区……
新闻推荐
榆林高新小学三(3)班赵思敏听说在赵庄附近有一片远近闻名的杏树林,特别漂亮,我也想去看看。终于,我的想法在国庆节实现了。为此,我可是做了19件好事,得到了19个笑脸,如在餐厅吃饭有礼貌,爸爸才带着我们来...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