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面深化改革 释放发展活力 ——三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

延安日报 2015-08-07 08:27 大字

本报评论员

面对榆林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长期积累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集中爆发的严峻形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要求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抓好改革是本职,抓不好改革是失职,不抓改革是渎职”的意识,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以问题倒逼改革,抓住事关长远发展、事关群众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的热难点问题,精准发力,重点突破。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就是要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当前,尤其要加快简政放权进度。简化行政审批,列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打通“放、管、服”举措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落地

见效;厘清政府与市场的权利与责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从放活市场中找办法、找台阶、找出路,让“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得益彰、为所当为。在经济增长转向内生驱动的大背景下,最为根本的还是要在积极发现和培育市场上下功夫,既要在政策、技术、资金、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创业给予大力扶持,同时也要紧扣事关长远发展、事关群众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的关键工作领域谋篇布局,蹄疾步稳往前走,绝不在等待观望中错失改革良机、拖延发展进程。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就是要优化结构抓重点。“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从长远来看,榆林市以油煤为主的产业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新的发展动力及接续

产业处于培育阶段,短期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很脆弱,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因此,仍然要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加快发展能源深加工、高载能、新能源项目和促进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主攻方向,努力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一、二、三产结构,改善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当前,特别是要加快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区九园”、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充分利用经济下行的倒逼机制,彻底扭转榆林市经济单纯依靠油煤,粗放型、低端化发展的路径,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构建榆林市经济“多

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就是要打造依法行政的新机制。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解决人浮于事、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突出问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用足用活各类资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和节约支出,确保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深化国企改革,盘活存量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企业重新焕发活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司法公开与责任追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就是着力解决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问题。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

部就是决定因素。”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豁得出来,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敢于担当,勇于探索。全市各行各业都必须树立争当第一、争创一流的意识,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为官不为、“尸位素餐”,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态度的干部,应该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让庸官无以遁形,让懒政遭受严惩,从政治制度和组织纪律上保证各项改革政策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实践证明,越是困难,我们越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激发创造力,才能真正引领榆林市经济迈上转型增效、提质升级的新台阶!

新闻推荐

在攻坚克难中打赢创建硬仗——三论“2十1”三城联创

本报评论员9月28日,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榆林市“2十1”三城联创总体目标:2017年,全面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需要我们攻坚克...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