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铸辉煌 辛勤耕耘谱华章
榆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汪振敏深入榆阳区大漠明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地调研
榆阳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姜继成深入鱼河南沙村蔬菜种植基地查看蔬菜长势
□高三宝
榆阳农商银行前身为榆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1年3月,正式改制为榆阳农商银行,四年来各项业务指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截至2014年末全行资产总额148.28亿元,负债总额133.32亿元,所有者权益14.96亿元,各项存款130.15亿元,各项贷款90.70亿元,实现利润4.91亿元……这一串串代表发展成果的数字,见证了榆阳农商银行人励精图治、创造辉煌的奋斗历程,镌刻着榆阳农商银行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深深足迹。
一、辛勤耕耘,助力地方经济大发展
抓住“三农"根本,巩固农村市场。作为服务“三农"的地方银行,榆阳农商银行坚持改制不改向,围绕“一村一品"、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目标,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大力推广“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富秦家乐卡"特色金融产品,研发“企贷保"、“阳光速贷"等各具特色的信贷产品。创新多种担保组合,简化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程序,实施优惠利率,切实解决、缓解农户贷款担保难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助力小微,实现互利共赢。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小微企业也在蓬勃发展,伴随而来的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也日益突出,榆阳农商银行积极开展各类银企对接活动,充分了解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难题。针对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固定资产少、担保措施难落实等现状,量体裁衣开发了“存款+贷款+中间业务+个人业务"四位一体综合营销体系,满足了小微企业差异化的信贷需求。仅2014年发放小微企业贷款509笔,金额29.12亿元,服务于民,造福于地方。
二、优化服务,塑造农商行新形象
榆阳农商银行一直努力把客户留在银行,以文明规范服务和网点转型为抓手尽所能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形式组织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学习,定期组织员工开展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竞赛等,不断提升“软实力"。该行还开展了打造“百名服务形象大使团队"、创建“标杆网点"、配备大堂经理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该行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形象显著提升。
此外,以科技的力量与贴心的后台,为每一位客户一站式解决金融需求。借助自助终端打造的“电子网",构建了灵活的移动金融模式,并实现全区两个100%全覆盖,一是辖内43个网点自助设备全覆盖,二是全区所有行政乡镇自助设备全覆盖。全行存量自助设备123台,其中: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104台、安装存取款一体机39台。拓展银行卡助农存取款服务点56个。随着近期省联社研发的新产品——“助农E线通",该产品的升级推广将有力促进该行银行卡助农业务的发展。
三、注重内涵,丰富企业文化建设
榆阳农商银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促进内涵式发展,着力打造具有本土特点的主流核心价值体系,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一是倡导人文关怀,努力构建和谐。举办亲子活动、篮球赛、羽毛球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二是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营造向上氛围。积极按照区委安排,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组织总行员工观看了《焦裕禄》、《基石》、《习仲勋》等影片,从思想上引导全员。三是加强网点建设,提高企业形象。近年来榆阳农商银行逐步对网点办公及营业场所进行了装修、改造。统一了企业形象标识,打造了一批精品网点,展示了现代企业形象。四是关注弱势群体,履行社会责任。榆阳农商银行始终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积极倡导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2014年参加了由榆林市互联网协会、榆林市慈善协会发起的“阳光爱心圆梦"活动,全行员工捐款达30万元,重点帮扶贫困大学生、孤寡老人以及留守儿童。五是开展主题业务宣传。制作完成了《服务三农砥砺奋进》的专题记录片,向全市人民展现了榆阳农商银行三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地方经济所做的贡献,收到了较好的反响,有力地提升了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昂首扬鬃腾浩气,奋蹄踏雪展春风。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榆阳农商银行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以支农服务为宗旨,以风险防控为保障,以“转型提质"为路径,进一步加快经营理念、增长方式、队伍建设、金融服务,不断积聚改革发展正能量,努力把榆阳农商银行建成产权明晰、治理完善、机制健全、内控严密、服务高效、社会认可的现代金融企业。
新闻推荐
□张榆生榆林市人民西路,在一排密布着各类商业店铺的牌匾中,你会看到一家“荷风书苑"的门匾。这是榆林首家公益民营图书馆,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据公益图书馆的创办人高先生介绍...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