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榆林日报 2010-08-22 13:11 大字

教育改革

信心从何而来

http://blog.sina,com.cn/yangdongping 复制 收藏

博主:杨东平

美国的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的中心思想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教给儿童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帮助他们知道如何着手学习,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牢固掌握学科内容,成为自立自主的思想家。发现学习的过程一般是:教师创设一定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产生矛盾;教师提出问题(课题),并提供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提出假设,学生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假设,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展开辩论;对问题作出结论,获得理论知识。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四大益处:发挥智慧潜力、增进内在动机、培养学习技巧、增强记忆。

俄罗斯的问题教学

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应当创造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组织集体讨论解决问题情境的可能方法,证实结论的正确性,提出准备好的问题作业。

学生则根据以前的经验和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正确理解研究的原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研究性的实验室作业,是问题教学的一种宝贵形式。学生在学校实验园地上从事试验活动,也具有研究问题的性质。

问题教学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培养创造性的学习认识活动能力,这种方法有助于独立掌握知识。如果教材内容是指向形成相应科学领域的概念、规律、理论,而不是传授实际知识、培养劳动活动的技能技巧;如果教材内容不是全新的,而是以前学过的东西合乎逻辑的继续,学生可以在已知知识基础上,独立探索新知识;如果问题情境处于学生认识潜力的最近发展区,那么,运用问题教学法就特别有效。

国外中小学教学

方法改革经验

博主:徐雯

http://hi.baidu.com/xuwenblog/blog/

复制 收藏

温总理召开系列座谈会,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征求意见,提出“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每个家庭和学生关心的大事。纲要应该反映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让人民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对中国教育的信心。”他提出的信心问题,是一个崭新而重要的命题,也是非常真实和现实的问题。

对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应当说朝野上下、社会各界已有高度共识。有人概括为“学生痛苦,老师辛苦,家长无助,政府无奈。”然而,尽管对现状不满,大多数人却认为改变不了,不得不适应这一现实,学生、老师、家长、政府都日复一日地做着自己痛恨的事。因而,许多人对教育改革这件事是非常悲观的,理论上势在必行的教育改革,在现实生活中却寸步难行,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危险和深层的悲哀。

公众对于教育改革普遍缺乏信心,首先是因为没有形成改革共识,对改革的前景认识不清。教育改革与每一个家庭、孩子相关,而且人人都有发言权和强烈的参与意愿。这种“众口难调”的特点,说明由于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全民性,教育改革特别需要全新的方法,需要最广泛的公众参与。没有公开讨论,就不可能辨明是非,也难以形成改革共识。时至今日,一方面许多教育基本问题需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例如为什么义务教育要实行就近入学、不得按成绩录取学生、不得举办重点学校;另一方面,许多教育问题的求解、教育政策的制定,已不完全是理念之争,而是利益之争。在利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同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是十分正常的,关键是需要有一个机制使各利益相关者浮出水面,通过深入的公开讨论,建立合理的利益格局。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的教育改革往往伴随着旷日持久的朝野讨论,而且成为大选中必不可少的辩论议题。

信心来自公开,而公开来自自信。建立公众对于教育改革的信心,政府首先需要建立对于公众的信心,要相信真理越辩越明,敢于公开讨论大家关心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不能认为只有在政府握有万全之策之后,才能与公众见面,恰恰相反,“标准答案”应当产生在公开讨论之后而不是之前。这就是“公开决策”与“公示政策”的根本区别。

当然,如何有效地公开决策和公众参与,是政府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的全新课题。那种短暂地打开闸门、泄洪式的“开放”,显然不是有效的参与方式。一个《规划》的制定,核心无非是对十来个关键问题的定夺,例如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教育行政改革、教育经费保障、改革应试教育、高考制度改革、高校管理体制等。请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对这些专题进行深入、持续的讨论和辩论,包括采取电视直播的方式,难道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社会动员和公众参与吗?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一虎一席谈》《锵锵三人行》等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能不能思想更解放一些、步子更大一些?我们自己的媒体能不能做得更好?F①

中国教育“问题不少”

http://blog.sina.com.cn/xwb 复制 收藏

编者按

每年的这个时间是榆林市广大中、小学生迈入新学期的时候。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温总理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征求意见,提出“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每个家庭和学生关心的大事。纲要应该反映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让人民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对中国教育的信心。”他提出的信心问题,是一个崭新而重要的命题,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博主:向文波

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也是教育老是找不到北的国家。历代读书人抱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苦修八股文,读得一个民族没有了创造力,错失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留下百年耻辱(当然不能怪读书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发生一系列大家熟悉的事件,教育遭受重创!邓公出山,深知教育之重要,教育成为中国一号工程!高考的恢复,教育的拨乱反正以及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到如今,这些人事实上撑起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奇迹!没有人能否认,教育为国民经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问题是,时至今日,教育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表现在:

1.中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但公认非人才大国,人才供应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调查表明,教育支出已成为中国家庭支出的最大负担,高昂的教育费用事实上使许多人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

3.社会关于人才培养的观念畸形。从家庭到社会,到教育部门人才培养远离社会需求。片面追求高学历,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在企业一人难求的同时,大学生却不得不面对分配难的问题!本次公司招聘应届毕业生云集,300岗位吸引了3万人!我为这些学生难过,天生聪慧而学非所需;我为这些学生家长难过,含辛茹苦,送儿读书,又要为儿女的工作就业发愁。

4.不少好老师不教书育人、做学问,而是忙于走穴,开公司、搞项目、做顾问,学校象征性地发工资,老师象征性地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我更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担忧。

5.高分低能、学生负担过重、教育乱收费,因教育引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有人预测,教育可能成为腐败的新的重灾区。

教育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否则将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目标的实现。

新闻推荐

加快“大情报”系统建设步伐

本报记者吕晶报道上半年,市交警支队加快“大情报”系统建设步伐,取得明显进展。1至6月份,全市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查处本地车辆交通违法259388起,查处异地车辆交通违法116178起,异地转入8475起。信息平台...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