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世纪之初大跨越

榆林日报 2010-07-29 13:16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工业经济龙头作用凸显,能化基地建设屡创新高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于矿产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扶持下,榆林市资源开发和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09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4.81亿元,居全省第一,是1999年37.24亿元的22倍。经过十年多的努力,能源化工基地已初步形成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采掘为基础,以电力、化工、建材为主导的七大产业体系和“两区多园”的发展格局。目前,一批甲醇、烯烃、煤间接液化等世界煤化工顶尖技术项目陆续落地,美国陶氏、英美安格鲁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14家国内上市公司以及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入住榆林市。已建成各类重点项目70个,完成投资1260亿元,投资在100亿元以上的在建、前期大型产业项目有12个。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亚洲最大天然气净化装置、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正在形成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2009年,煤炭和油气开发当量分别占到全国的5%以上,榆林已成为中国第一产能大市,成为国家“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是二十一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

民营经济、第三产业成跨越发展生力军

按照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对内加大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同时大力发展本土经济和第三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截至目前,市属97户国有企业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县区属441户企业全部完成改制。对外开放成效显著,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家,实际利用外资7237万美元;通过各类经贸洽谈活动,签订招商引资项目528个,投资总额约3800亿元,引进合同资金约3000多亿元。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67.5亿元,是1999年的29.2倍;企业户数发展到112854户,是1999年的2.6倍。大力发展以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启动了两大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发展了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传统加工、商贸物流、房地产、文化旅游等六大产业。

新农村、特色农业相辅相成,匠心独具挥就富民画卷

十年多来,市委、市政府把现代特色农业与能源化工产业同等定位,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力度。积极实施现代特色农业“5695”工程:重点建设特色林果区、旱作农业区、特色种植区、特色畜牧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带五大产业区域,发展壮大马铃薯、玉米、羊子、红枣、小杂粮和大漠蔬菜六大特色产业,全力打造陕北羊子、榆林红枣、大明绿豆、三边荞麦等九大特色品牌,加快构建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水利、绿色食品工程和绿色人居环境五大体系,现代特色农业取得长足发展,正朝着中国北部农牧交错地带现代特色农业基地迈进。到2009年,形成羊子775万只,生猪226万头,红枣产量40万吨,马铃薯53万吨,玉米68万吨,小杂粮25万吨,蔬菜60万吨的产业规模,特色产业规模覆盖面达到80%,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0%。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形成“三沿三型”的城乡联动、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路子,即沿“人”字型千里工业走廊,建设565个工业园区服务型新农村;沿公路交通干线,建设356个商贸服务型新农村;沿河流川道,建设161个生态型新农村。

新闻推荐

榆林炼油厂两项举措抓廉政

本报通讯员齐金亚涓子报道今年,榆林炼油厂机关一支部提出了“五项廉洁措施”和“五查五看”两项举措,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五项廉洁措施:一是强化政治教育,扎实搞好政治学习。二是实行任务分解,加强...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世纪之初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