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开发与保护并重 建设塞上生态名市

榆林日报 2010-02-07 13:26 大字

博主:张振中

http://13992228839.blog.163.com/ 复制 收藏

市委、市政府提出将榆林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着力发展“能源、城市、生态、区域”四大经济,对榆林全面发展做了战略性基本定位,让我们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与此同时,榆林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保护榆林人民几十年奋斗所取得的生态建设成果,使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走上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社会文明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地下资源是大自然的宝贵遗产,开发地下资源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这是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当榆林坐拥庞大的资源优势,被号称为“全国能源第一市”,冠以“中国的科威特”之称等光环时,更应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推进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十七大提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榆林有责任有条件把生态建设与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区域经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建设能源化工基地中,用大生态理念科学评估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用生态市建设的环境保护刚性指标约束超速开发资源的行为,用蓝天碧水的环境治理衡量制约资源开发的生态灾害。应用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工业原理,把生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真正贯彻落实“三个转化”基本方针,大幅度减少自然资源的耗竭,提高资源附加值,走集约化发展之路。从思想上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榆林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依托和根基。科学发展观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生态忧患给我们以头脑惊醒。榆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机遇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必须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发展得更好。在实现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始终敲响生态忧患这一面警钟,才能建成山川秀美、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生态文明的和谐榆林。

新闻推荐

塞上寒冬勇士

本报记者解永刚摄影报道在榆林有着这么一群“勇士”,自入冬以来,不惧雪花满天、北风刺骨,他们每天都会在下午两点准时跃进冰冷刺骨的水中,劈波斩浪遨游其中。冬天的榆林城寒风凛冽,河水早已结成了厚厚...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