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校外教育被谁扭曲

榆林日报 2010-01-16 13:31 大字

非常关注

面对社会竞争压力,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升学、就业、生存问题,当校内教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时,家长便把目光转向校外教育。看上去火爆的校外教育良莠不齐,也成了各方争议的热点……

本报记者 刘涛

又一个寒假即将来临,不少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早早就守候在各个学校的门口,将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的招生广告单往学生和家长的手里塞——在升学的压力和学校教育缺失等情况下,校外教育十分火爆。有教育专家指出,时下各种校外教育在满足学生和家长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热热闹闹的校外教育市场背后,有家长的困惑无奈,更有校外教育本身已被扭曲的问题。

家长、市场需求旺

校外培训热度不减

再有几天就要放寒假了,与近期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上各种培训班和补习班日渐火爆起来。据记者观察,每天上下学时间,市区的各中小学校门口,经常围着一圈人。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叠小广告,不断地向行人和家长手里塞,并声称可以先试听,再报名。

榆林市超凡高考补习学校校长常锋说,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如果学生在哪门学科上出现偏差,将来肯定会受到影响。要想弥补差距,最好的办法就是补课。现在学校在职老师是不允许在校内补课的,因此,这项任务就由校外教育来完成。

据了解,从事校外教育补课的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在校大学生、待业青年以及个别有余力的中青年教师进行的家教式补课活动;二是校内教师在周末或寒暑假组织的小班制式补课;三是青少年宫等各类专业机构以及文化补习学校开展的有规模的、成型的文化技能培训活动。目前,榆林市区有人口40多万,各类在校生12万人,如果按10%参加校外辅导的比例计算,应该有⒈2万名学生参加各种校外教育活动。无论哪种活动,都会吸引一大批学生参加,尤其是一些英语学校,参加的人数会更多,生意也更火爆。

校外教育如何定位

“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应当给校外教育‘正名\’。”榆林市青少年宫主任张立功认为,青少年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是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榆林市青少年宫是榆林市唯一的市级校外教育机构,一直致力于团中央提出的“社会教育”理念:赏识、创意、体验、伙伴,主要培养青少年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孩子们自强、自尊、自爱、自立、自护的能力,让青少年在教中学、学中玩、玩中乐、乐中长,在体验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得锻炼,从而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目前,青少年宫开办有舞蹈、跆拳道、武术、声乐、电子琴、二胡、绘画、书法、计算机、少儿剑桥英语等16个专业、30多个培训班,全年有3000多人次少年儿童参加各类培训。与社会上的培训班、补习班很大的不同是在于它的公益性,青少年宫一直坚持着社会效益第一。近年来,组织举办各类公益活动30多场次,参加活动人数近5万人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校外教育先进集体”,并两次获得“全国先进青少年宫”等殊荣。

面对社会竞争压力

家长的选择存在非理性

“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校外教育,但家长更多的是无奈。”曾教授过社会学的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永侠告诉记者,现在好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但现行教育制度下,学校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升学考试上,对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升学压力大,自由发展的空间小。

面对失衡的学校教育和升学的压力,家长表现出更多的是无奈。为了孩子将来有一技之长,许多家长将目光转向校外教育。但是,家长们在选择校外教育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根据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来选择,而是出于从众和攀比心理,从而加剧了校外教育市场的浮躁。培训机构过多过滥,积极面变得更窄,孩子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内容和空间发生改变。有的孩子反而因此被抑制了某一方面的天赋。

“我不指望孩子将来长大后成名成家,但人人都这样,我家孩子不这样做,将来吃亏的还是她自己。现在辛苦一点,也是为了她将来能幸福些,我们也好有个依靠!”市民刘先生无奈地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社会竞争的压力下,家长们考虑更多的是升学、就业和生存,而忽略了给孩子提供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无论是为了查漏补缺,还是培养孩子的某种技能,都是为了升学和竞争。有的孩子在校外教育中学到了一定技能,有些则不然。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孩子们并不领情,结果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效果也并不理想。

素质教育有点变味

校外教育被家长选择

“素质教育和智力教育本该协调发展,但现在素质教育有点‘变味\’”。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永侠说,在当前应试教育制度下,学校教育有缺失,很少给学生提供素质教育的平台,没有将减负真正落到实处,甚至将加在学生身上的“负”,转移到了家长身上。

从学校角度上讲,面对要求减负、强化素质教育的呼声,学校也很矛盾。如果学校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素质教育活动,升学率一定会受到影响。而在缺少科学公正的衡量评判标准的情况下,社会的美誉度也肯定会下降。虽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在职教师不允许给学生补课,这些规范和倡导是对的,但由于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落实和执行的条件要差一些。

调查表明,有66%的家长曾为子女选择过校外教育,形式以家教、课外辅导班为主,学习的内容多为艺术、外语、学校课程和计算机。每逢双休日和长假,前来补课的学生络绎不绝。还有些校外教育机构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琴棋书画,把目光瞄准在弹琴、唱歌、跳舞、画画等单纯的技能培训上,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拓展培养。

公益属性 市场运作

校外教育亟待规范引导

由于校外教育拥有的巨大市场潜力,在素质教育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运作得好,将是我国校内教育的一种良好补充。但目前榆林市的校外教育市场在努力满足学生和家长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尚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

“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实习班太多太滥,这些培训机构大多是为了赚钱,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太强的功利性。”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永侠认为。

“社会上的各种培训机构,差异化太大。”榆林超凡高考补习学校校长常锋说,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学习班、培训班,有正规的、不正规的,有专业的、非专业的,管理不规范,信誉无法保证。很多教师可能不专业,对教材不熟悉、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科学、对考点的把握不准,因此对有的学生可能有效,有的则收效甚微。

马永侠说:“学校教育应该由学校来完成,不要让家庭来承担。教育者要有胆略有远见,打破常规,科学地探索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他认为,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政府要努力倡导素质教育,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如资金、设备、场地等方面,为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条件。

长期从事校外教育的常老师说,校外教育市场需要合理引导和规范,这少不了相关的政策支持。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对校外教育市场进行更加有力、有效的监管,加强对不合格校外教育机构的清理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应统筹安排,既要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又不能忘记教育本身的公益事业属性,使校外教育真正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

青少年宫主任张立功说,要提高全民的素质,应该加大一些政府主导的,类似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场所,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和学生家长的需求。随着榆林市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的建设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已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青少年校外教育已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依据榆林市未来上百万人口的发展规模,应该接受学习教育及活动的青少年应在30万人次之多。根据榆林市近年的现状,按照3%的接受学习培训比例计算,榆林市每年应该提供1万个左右学位,才能基本满足未来校外教育的需要。但是,目前榆林市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未成年人的需求。

新闻推荐

市总工会“双节”送温暖

“党和政府时时刻刻都关心着我们这些困难职工,我心里别提有多暖和了。”1月14日,在市总工会2010年“双节”送温暖活动现场,58岁的环卫工人纪大爷扛着一袋面粉,一边走一边乐呵地说。当天,市总工会2010...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