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香莲:当好家里的“大管家”

榆林日报 2020-12-16 08:31 大字

高香莲(左)给婆婆理发。周亚楠 摄

通讯员 周亚楠 常焕鑫

核心提示

在米脂县的山沟沟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好媳妇。她39年如一日,勤俭持家,孝敬公婆,敦亲睦邻,教子有方。她还坚持照料丈夫年迈多病的爷爷和四叔,成为这一大家子当之无愧的“大管家”。她就是米脂县杜家石沟镇柳家坬村村民高香莲。

勤俭持家 阖家欢乐

高香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姊妹众多,生活十分拮据。作为家中长女,她自懂事以来就帮着父母种地、做家务和照顾弟妹们,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尊老爱幼、任劳任怨的优良品质。

1982年,22岁的高香莲经人介绍与柳家坬村的一个农家小伙结婚。婚后,她继续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干活从不“撒奸儿”。她每天和丈夫一起下地干活,回家后还要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家中虽不富裕,但一家人其乐融融。“每次去镇上赶集,她总是给家里置办各种必需品,却舍不得给自己花一分钱。”高香莲的丈夫说。后来,3个儿女相继出生,让高香莲一家喜忧参半。喜的是人丁兴旺,忧的是光景惨淡。

1998年起,擅长做针线活的高香莲开始在家里接单生产防寒服,也开始在周边售卖自己做的服装、布绳,挣钱贴补家用。当时,缝制一条防寒服裤子的人工费是1.5元到3元。为了能多挣点钱,她每天凌晨3点就开工,直至深夜12点才能睡下,一天最多缝制10条裤子,还要兼顾家中大小事务,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家庭变故 勇挑重担

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高香莲的丈夫在村里修建生产道路时,遭遇山体滑坡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需要长期卧床休养。面对生活的困境,高香莲开始专职务农养家,同时照顾受伤的丈夫,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解除家人的后顾之忧。

2008年,直到高香莲的丈夫完全康复,她才渐渐放下家庭的重担,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地红火起来。自结婚以来,高香莲一直和公婆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悉心照顾着公婆。婆婆上了年纪,腿脚不太灵便。她时常给婆婆洗脚梳头、擦洗身子,让老人过得舒心。

1992年,丈夫的爷爷退休后回到农村老家,住着土窑洞,吃着农家饭,到村头儿散步解闷,缓解自己的思乡之情。高香莲又当仁不让地照顾起爷爷的日常起居。

1996年,丈夫的爷爷被确诊为淋巴癌,一个半月后去世。1998年,高香莲的公公在村里干活时突感不适,入院后被确诊为肝腹水,半年后也与世长辞。两位老人生病期间,高香莲主动请缨,给老人喂饭喂药、换洗衣物、拆洗被褥等,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今年5月,丈夫的四叔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后返回老家打算度过余生。高香莲再次挑起照料四叔的重担,隔几天就给他炖一只土鸡,烹饪可口的饭菜,及时换洗衣物被褥。不到一个月,四叔不仅精神大有起色,还能够下床走路,病情也有了很大好转。

言传身教 儿女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高香莲的3个儿女在她的影响下,个个成长为孝敬长辈、品学兼优的好青年,相继在外地工作安家。虽然身处外地,但孩子们常常和高香莲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交流,对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缩短了与家的距离。逢年过节,3个儿女纷纷带着各自的家人和礼物返回老家,畅叙亲情。

等到儿女们回来,高香莲总会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们:“对谁不好也要对媳妇(老公)好,生活中要懂得忍让。遇事要讲道理,不要开口就是争吵。”一句句质朴的话语,无不体现着一位普通农村妇女的“人生哲学”。

新闻推荐

西安银行榆林分行: 服务地方追赶超越 加速战略转型发展实现稳中求进

持续开展党建活动、提升网点服务“软实力”、服务地方服务中小企业……西安银行榆林分行是西安银行的首家异地分行,秉承“...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