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全力建设节水型社会特别报道
榆林人均水资源仅900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加之近年来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力度加大,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已经成为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与工业用水日益增长的矛盾,五年来,榆林市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科技等多种手段开展了节水工作,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2006年9月,国家水利部将榆林市列入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
榆林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李文如介绍,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互相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
节水“三同时”制度在锦界工业园区试行
同时,榆林市还将积极开展水权转换试点研究工作,《无定河流域水权转换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
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
空气制冷机组
每年节水3000万吨
榆林市工业用水量每年达1.1亿立方米,积极利用工业节水新技术,推广清洁生产理念,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对榆林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榆林市正在以锦界国华电厂、米脂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为试点,逐步对耗水量大、工艺落后的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
神华陕西国华锦界能源公司有着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4台空冷机组。与同容量水冷机组相比,4台空冷机组每年可比同容量水冷机组节约用水75%,节水3000万吨。据了解,公司三期工程建成后,按照最大发电容量计算,每年大约耗水2500万吨,约比同容量水冷机组节约用水7500万吨,而且其发电用水将全部使用矿井疏矸水。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矿井疏矸水处理技术改造,改造后矿井疏矸水将完全满足发电用水,从而实现废水综合再利用的目的。”
此外,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2006年7月投资1588万元建设工业废水处理站,采用气浮除油、酸碱中和、絮凝沉淀、过滤反渗透等工艺,将废水处理后回用于生产,年可节水40万立方米。
法规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2006年榆林市被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在全面调研节水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榆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要求,榆林市积极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与实施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榆林市实际,制定了《榆林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榆林市水权转换管理办法》。
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2006年11月,榆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并根据《榆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总体目标向各有关单位下达了榆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责任分解表和榆林市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分年度目标汇总表,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目标。
2007年7月,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榆林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统一管理全市节约用水工作,负责节约用水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监督,负责节约用水项目的实施和水权转换的市场管理。
通过一系列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进程,榆林市逐步理顺了节水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了政府推动节水型社会创建的主导作用,初步构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框架。
目前,《榆林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已经政府审批,于今年10月1日发布实施。《榆林市水权转换管理办法》列入本年度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即将颁布实施。同时,全市各地水政监察队伍不断加大水行政执法监察的力度,在打击盗用水资源、维护用水秩序、催缴各种水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法规、规章的有效实施,维护了法律的权威。
在此基础上,榆林市提出了节水“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必须配套节约用水设施,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市节水办研究拟定了“三同时”主要内容及审批流程,在吸收采纳了相关意见后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完善,最终在锦界工业园区试行,以期为榆林市基建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的全面推广探索总结经验。
运用经济杠杆规范节水行为:
用上了智能水表再也不用水龙头冲拖把了
县老科协会长强国生告诉记者:“参照同类型地区试验结果,通过本节水微灌示范区建设,预计区内灌溉水量比地面灌溉可节水50%,红枣亩均产量可达1300公斤以上,亩均增产450公斤以上,每亩每年可增收1800元,一期工程实施后,共可增收36万元。节水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可起到示范作用。”
佳县刘山乡桃园沟村王海军在生态科技示范园种植了红枣、苹果、鸭梨、葡萄等水果,他高兴地说:“节水微灌工程埋设主、支、毛管网7万多米,安装微灌喷头8万个,使1.8万株枣、杏、桃、梨、苹果得到灌溉。实施微灌后大大缩短了灌溉周期,由过去30天6000元降到7天1000元,节水50%,水费大幅降低。”微灌不但保证不误农时,而且通过管网可达到施肥、防虫等效果。
兴建重点水源工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三十多座水库加固和建设缓解建设用水问题
多年以前,不少单位的人在打扫卫生时,总会举起拖把,放入公共卫生间的洗漱池内,将水龙头开到最大,一遍又一遍地冲涮着手中的拖把。“那时候实行包费制,自来水不用白不用嘛。现在不行了,单位用上了智能水表,再也不能随便用水龙头冲拖把了。”11月20日,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李说。
李文如说:“以前有很多单位买水实行包费制,缴一定的费用就可以无限
制用水,这种制度让很多人养成了无节制用水的习惯。”
2004年开始,榆林市对全市城市供水价格实施三年三步走战略,取消包费制,平均水价上调每立方米1.5元,其中基本水价上调0.8元,水资源费上调0.3元,污水处理费上调0.4元。通过水价调整、推广使用智能水表,广大市民的节水意识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这些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合理开发,大力兴建重点水源工程,可以使水资源得到更好的综合开发利用。
榆林市为配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需要,先后开工建设了神木瑶镇水库、榆阳李家梁水库、神木采兔沟水库、榆阳香水供水工程和靖边新桥等30多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极大地缓解了近期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用水问题。在此基础上,榆林市又建设了王圪堵水库工程、府谷岩溶水黄河漫滩水开发供水工程,制定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水环境监测网建设与水资源优化管理工作方案,定边引黄续建工程前期工作也已展开,并着手开展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黄河引水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王圪堵水库一期工程建设接近尾声,主坝体工程也已开工。
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用水总量保持不变
近年来,榆林市举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节水宣传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市民的水法规意识和节水意识,全市上下宣传水法规、学习水法规、贯彻水法规和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通过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榆林市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下用水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用水量控制到了“规划”预期指标。2009年全市用水总量为7亿立方米,万元GDP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已提前达到节水规划目标,万元GDP取水量下降到5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为16立方米,一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3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7.5%,农业用水总量比2006年下降0.44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有所提高。
明年,榆林市将迎来水利部对榆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验收。“面对验收,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好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努力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李文如说。
建设节水灌溉工程:
将用10年时间对全市108万亩水地进行改造
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时也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近几年,榆林市加快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优先对定惠渠、织女渠开展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米脂县织女渠灌区是一个具有近70年历史的老灌区,是米脂县现有的唯一的一条国营灌溉渠道,沿无定河两岸河谷呈条状分布,长约43.5公里,设计灌溉控制面积近4万亩。近年来,由于灌区老化,渠道和建筑物年久失修造成严重渗漏,使渠道引水不足,渠道有效利用系数降低,现在实际灌溉控制面积已萎缩至2.5万余亩。
2008年,市发改委立项,投资802.3万元开始对织女渠进行节水改造,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11月30日按计划完成。与此同时,定惠渠节水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实施。雷惠渠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编制,即将上马建设。
根据《榆林市百万亩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榆林市将利用10年时间,对全市108万亩水地进行节水改造。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微灌区
节水50%增产50%
李文如告诉记者,2009年,全市用水总量为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为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1.1亿立方米,生活及其他用水量为0.9亿立方米。所以说,榆林在建设节水型社会时,农业的节水潜力很大。
在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中,市水务局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由市水务局、市老科协联合立项的榆林市佳县桃园沟山地经济林果节水微灌示范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工程总体规模为500亩,目前已实施完成第一期工程,控制面积为226亩,灌溉设施费用13万元。工程节水微灌系统采用自压方式运行,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首部系统设计、各级输水管网设计和根部滴灌技术设计等,技术新颖,设计理念先进。今年8月,工程顺利竣工并通过了验收。
2005年4月,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这是我国第一个涵盖了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技术的政策性文件。《大纲》提出了通过节水技术政策的实施力争实现的目标:到2010年实现工业取水量“微增长”,农业用水量“零增长”,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逐步下降。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不同于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来推动节水的做法。
无论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还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都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因为节水是减少污水排放的重要措施,浪费水资源不仅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污染加剧,也增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本,包括取水耗水成本和水污染处理的成本等。
未来15年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建设节水型社会,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二、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吕晶2006年以来,榆林市广大包村部门和驻村干部,按照市农工办的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积极发挥驻村干部和部门优势,为所包村制定规划,争取项目,筹集资金,发展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收入大...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