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大院:见证战争烽火 承载百年记忆

玉林晚报 2020-12-08 06:58 大字

门口绿树成荫

入口处是一扇屏风门

老宅里精致的窗户

从木屐陈老宅的原址往东南方向走,穿过热闹的菜市,步行大约500米,我们来到了文家大院。建于十九世纪中期的文家大院经历了广东凌十八军攻打玉林城、抗日战争时期日机轰炸以及上世纪70年代的特大暴雨等,见证了玉林近现代多起浓墨重彩的历史事件。

文家大院偏安于闹市一隅,周边各种荒草杂树繁茂葳蕤。如今,一直住在文家大院的居民文大和还把部分老屋作为仓库使用。日前,他带领我们参观了这里所有至今仍保留完好的房子,并讲述了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

建筑结构具有浓郁的岭南建筑韵味

文家大院的门口,墙面全由青砖砌成,但没有特别的装饰,显得很古朴。门是推笼门,入口处是屏风门。一进门,其三进大屋形成的纵深度给人带来视觉冲击,立刻让人领略到大宅的气势。每一进大屋的宽度都约有20米,加上两旁的横廊,整体感觉显得庄重而静谧。仔细观察,老房子的一些窗棂、檐角都保留得很好,韵味别致。天井中栽种着各种花花草草,让这座老宅突显年轻。

老宅的房子里,虽然墙壁全是用泥砖砌就,但4个角的柱子却是用青砖砌成。门框周边也全是青砖,两边的横廊还有同样是用青砖砌就的拱形门口,半月式的造型富有艺术美感。整座建筑的结构具有浓郁的岭南建筑韵味。

第一进大屋,檐阶石还是建房之初保留下来的黄沙石条。“这里全是原来的模样,一直都没有改变过。”文大和指着天井铺设的灰沙说,这座大宅的建筑用料很讲究,即使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特大洪水灾害,原貌也基本没变。

据介绍,文家大院为西街曲拱文氏先辈文孔诜所建。其为文天祥20代孙,曾任候选巡政厅。这座大宅始建于1843年,1851年初完工,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

老宅建成不久,就见证一段悲壮历史

文家大院后面立有一块石碑,上面除了记录文家大院的建设时间外,还记录了文家大院的一次遭遇。1851年2月25日,广东信宜凌十八率约4000人自信宜向广西进发,经陆川过马坡后,开始进攻玉林城。

据史料记载,当时凌十八猛烈进攻玉林城,利用挖地道、放火炮等办法,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由于文家大院处于当时的玉林城外,自然首当其冲。”文大和说,据老一辈人介绍,凌十八进攻玉林城时,南桥桥头堡文昌阁(今南观小学)很坚固,久攻不下,让想一口气打下玉林城的凌十八只好渡江取道西街进攻玉林城。当时,文家大院正在筹办新居入伙,不料遭遇凌十八军入宅,于是,文家大院的先辈文孔诜率众子迎战。但寡不敌众,其与三子、四子战死。

遭遇特大洪水灾害,多座房屋倒塌

文大和介绍,原来的文家大院还有偏厅、粮房、账房,可惜后来大部分都倒塌了。“1938年11月,由于日军飞机轰炸玉林城,文家大院的所有住户都得搬出去住一段时间,以躲避轰炸。”

文家大院为三进两廊大宅,不过,第二进大屋早在1971年玉林暴发洪水灾害时就被冲垮了。如今,部分倒塌房屋的残垣断壁保留了下来,上面长满一种玉林人称为“榜轰藤”的藤蔓,把残垣断壁包裹得严严实实,同时也让这些泥砖砌就的墙垣在历经多年风雨后,仍然屹立不倒。

在文家大院的石碑上,还刻录着其在1971年遭遇洪水灾害时被淹没的水位。上面写着:“1971年5月30日至6月1日,玉城普降特大暴雨,据1993年版《玉林市志》记载,过程降雨量为490.9毫米(玉林全年降雨总量为1600毫米)。南流江最大洪水量为6月1日的220立方米/秒,这次水灾是玉林城263年来最大的水灾。因南流江河道堵塞,大水浸过云龙桥孔顶和江堤,文家大院大门口浸至1.6米高。除大门、围龙屋外,基本倒塌,后逐渐修复。”

文大和说,文家大院门口的对联“文山世泽长,吉水家声远”一直没变。“西街文氏都是文天祥的后代,这副对联道出了文天祥的出生地江西吉水,同时也告诫文氏后人不要忘却文天祥的精神。”文大和说,因为有文天祥精神的熏陶,文家大院的后人一直尊崇耕读传家、睦邻仗义的家风。

新闻推荐

陆川陆鼎大道开工建设 道路长3.874km,设计速度60km/h

本报讯(记者温驷昌通讯员李清郁)11月28日,陆川县城区快环道路建设工程PPP项目陆鼎大道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陆川县城区市政道...

陆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陆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