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题材用文化“破圈”

甘肃工人报 2020-12-01 08:55 大字

牛梦笛储平如

今年以来,《风味人间》《文学的日常》《探世界》《此画怎讲》等网络文化纪录片的热播得到业界与观众的一致好评,掀起了人们对小众文化的关注。前不久,B站推出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斩获金鹰奖“最佳电视纪录片奖”,在各大电视节纪录片单元的奖项和提名中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像《但是还有书籍》这类文化纪录片的“破圈”传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媒体纪录片的繁荣发展。

流行文化参与,实现跨界资源整合

纪录片如何实现“破圈”传播?邀请明星参与配音或许能让高冷的纪录片更接地气。2009年,由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执导的纪录片《海洋》在中国上映时,片方邀请了中国演员、导演姜文担任旁白配音;由陆川执导,中国与美国、英国联合拍摄的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则由周迅配音并担任中文版解说。一直以来,通过明星配音的方式,可以让纪录片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也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如今,网络纪录片请来明星为其配音,不仅能用明星的流量为颇具文化气息的纪录片带来更多关注目光,也能让优质内容实现“破圈”传播。其实,一部小众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出圈,明星效应是被设计在其中的。今年年初在B站上线的《但是还有书籍》邀请胡歌为其配音,获得网友的点赞。无论是胡歌,还是这部纪录片,又或是这部片中提到的任何一本书,都向大家呈现了“真实可爱”这四个字,重燃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邀请明星为纪录片配音其实是创新了传统纪录片的表达方式,实现了跨界资源整合。优酷出品的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邀请了演员林志玲担任分享人,用声音刻画记录了20位匠人的故事并和网友分享;自然类纪录片《被点亮的星球》则由世界级钢琴演奏家郎朗、演员万茜担任主讲人,与观众一起探索、感受、分享关于生命和宇宙的解读与思考。

发掘年轻用户新的需求,用共生内容陪伴成长

从2011年央视纪录频道成立到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走红,随后《我在故宫修文物》《航拍中国》等一系列优秀国产电视纪录片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国产纪录片迎来高速发展的时代。

长期以来,网络播出纪录片大多是由各网站从版权方购买后,直接搬到互联网上进行播放。此类纪录片是为电视播出而制作的,时间长、节奏慢、重说教的特点明显,对于习惯碎片化、扁平化观看视频的年轻网民来说,显然已经过时。网络纪录片的生产,只有充分发掘年轻用户新的需求,用共生内容陪伴他们成长,才能被观众认可。

由于年轻用户对知识的渴望、对新事物的好奇、对视频内容的表达欲和观赏欲,使得他们更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另外,从B站开始流行的弹幕文化也能够让年轻人在观看纪录片时,通过弹幕表达个性化的观点,并在满屏的弹幕中,找到群体关系认同,从而获得文化归属感。

呈现温暖故事,在润物无声中感受生活和热爱

纪录片对于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网络纪录片虽崭露头角,但由于题材往往相对严肃与冷门,尤其是涉及小众文化题材的纪录片,受众面仍相对较小。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虽然重点在洞察情感共鸣,但是不强行煽情,面对快餐式阅读和纸媒衰落的大背景,并没有苦口婆心地告诉观众要多读书,也没有呈现实体图书行业的没落,而是展示了读书人和书籍之间彼此温暖的故事。同样,由优酷出品的纪录片《文学的日常》并没有以刻板、说教的方式聚焦文学创作,而是以作家与各自好友的轻松对谈、游览体验等方式,把作家的真实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将文学与生活巧妙交织起来,让观众在日常的“烟火气”中有所感悟。不少网友看完后,都表示被镜头中作家美好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光芒所打动。《了不起的匠人》每集以短小形式的创新表达,用微小的视角切入20位匠人们的手艺生活,真情实感地诠释了“一生只做一件事,并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与“唯有不辜负,方能归初心”的主题。《中国美》通过展现传统美学在当代世界的魅力,折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网络视听平台正在努力打造能够被更多年轻人接受,并愿意主动分享与讨论的纪录片内容。

近年来,随着网络纪录片的数量增长、质量提升,许多小众题材网络纪录片通过跨界资源整合,创作出一批与年轻观众共生的优质内容,来满足年轻人对优秀作品的期待,让纪录片在充分拥抱新媒体过程中迎来发展的春天。(来源:光明网)

新闻推荐

陆川滩面坡头村的“脱贫利器” 承养三黄鸡脱贫户数钱忙

本报讯(记者温驷昌通讯员卢展王震)“承养三黄鸡,让我家的收入又多了。”日前,陆川县滩面镇坡头村脱贫户李志荣卖完了一批三黄...

陆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陆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