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耕撂荒田 又闻稻花香 陆川县盘活土地促产业发展侧记

广西日报 2020-08-05 07:28 大字

横山镇通过撂荒田复耕复种,带动241户贫困户种植水稻560多亩。图为该镇同心村村民合作社服务队的打田机在复耕撂荒田。

本报记者闭初健通讯员钟幸佐文/图

“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撂荒就可惜了。我们与当地农机服务队合作耕种,已复耕撂荒地88亩,现在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今年种植的水稻获得了大丰收。”陆川县横山镇清平村种粮大户李根感慨道。

复耕撂荒田,又闻稻花香,这是陆川县多举措推进撂荒地变成“致富田”的成果体现。

近年来,陆川县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撂荒地复耕问题,通过党员带头拾耕、种粮大户代耕、村集体统一复耕、龙头企业转耕等形式,让土地资源“活”起来。目前,全县已经复耕撂荒地2800多亩,流转土地1700多亩。

许多村民因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不少农田无人耕种。有村民甚至担心自家的散田让别人耕种后收不回来,对撂荒地复耕抱有怀疑态度。

为打消群众的疑惑,陆川县及时发布《陆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和严禁农田撂荒的公告》,发动党员干部进行转载,通过乡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农村党员带头签订责任状,亲自代耕4至5户外出户、无劳动力耕种户的撂荒水田。目前,全县共代耕350户散户撂荒地830亩,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

“这70多亩的连片水田,跨了3个村6个生产队,已经好几年没人打理,长满了水葫芦和杂草,复耕成本大,很多人不愿意耕种,但我有信心把它变回良田。”珊罗镇大山村种粮大户钟文全曾是一名贫困户,通过带领农户复耕撂荒田种植水稻,不仅摘掉了穷帽,还成了一名脱贫致富带头人。

钟文全将70多亩连片水田种上优质水稻,一季亩产达到380多公斤,除去成本,每年还有4万多元收入。

目前,陆川县像钟文全这样懂经验、发展耕种业意愿强烈的职业种粮大户有9户,他们跨屯、跨村、跨镇成片代耕种粮,已累计代耕田地1100多亩。昔日的沼泽荒田,如今已是丰收良田。

去年以来,陆川县通过“党支部+企业”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发挥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推进撂荒地复耕。村党支部负责摸清撂荒地底数、监督公司运转和正常发放流转资金。龙头企业负责有组织地对撂荒地进行统一规划、投入、整治、耕种,结合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特色产业。

“必须确保龙头企业进来后有地可耕。”温泉镇洞心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国强说。为了引入龙头企业,他带着党员逐户上门,把有流转土地意愿的农户底数摸了个遍,现已有34户农户签了同意流转土地承诺书。

在党支部和龙头企业双重带动下,温泉镇分别在洞心、长河、泗里等村成功流转撂荒田600多亩,用于发展蔬菜大棚、火龙果、富硒大米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

“现在很多农户不再固守土地,愿意将土地流转到企业来支持产业发展,并从中获得收入,流转土地的农户还可以到企业上班,成为职业农民,这样既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又让农户实现就近就业。”陆川县金丰源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红海说。

针对交通不便、又无种粮大户愿意耕种的偏远村撂荒地,陆川县收回撂荒土地经营权,由村集体统一进行开发利用,耕种收入及该耕地享有的国家相关补贴归村集体所有。

“我们村里有30多亩撂荒山岭,因为交通不便,不能机械化作业,经过商量,由村集体出资进行统一复耕,获得的收益用于兴修水利、购买农机服务和化肥种子,以此形成良性循环。”良田镇石垌村党委书记李元彪说。

去年以来,良田镇石垌村整合帮扶资金11万多元,利用10亩撂荒田发展百香果种植,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6万元。

新闻推荐

陆川县公益诉讼教育基地 成党员干部学习“热地”

近日,陆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员干部到陆川县公益诉讼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本报讯(记者黄锦群通讯员吴玉灵)“我通过学习后收获...

陆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陆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