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风情 趁圩

南宁晚报 2019-10-09 06:36 大字

所谓趁圩,就是北方所说的赶集。

离开家乡近40年,小时候趁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到现在还经常有趁圩的冲动。南宁周边有亭子、白沙、石埠、心圩、长塘、沙井、屯里等圩镇,闲暇时会到这些圩镇去逛一逛。比如亭子圩,每逢周日是圩日,届时亭子圩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本不想买什么东西,只为去逛一逛,找一找小时候趁圩的感觉,可惜,无论如何也不是小时候趁圩的感觉了。是心态变了,还是人老了?又或是,人文背景不一样了?

我们家乡与周围乡镇的圩期是错开的,这样方便商贩流动,繁荣市场。读高中时,不知道哪天是圩日,我们的语文老师说:判断是不是圩日,就看路上有没有人扛“猪花”(小猪)去卖,因为只有圩日才会卖“猪花”。

每逢圩日,商店或流动商贩早早就开门或摆好摊,一般上午八九时便成圩,下午三四时散圩。为什么那么早就散圩呢?因为去归(我们家乡将“回家”叫“去归”)的路途比较远。住在大山里的人,卖完山货再换置一些日常用品后,靠步行,赶在天黑前回到家。

以前的圩,除了供销社的商店,还有固定摊位,比如肉行、米行、生猪行是相对固定的场所;日用百货、成衣行和青菜行、饮食行则是流动的,要抢占摊位。成圩时,街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要区分商贩是哪里人很容易。按商品种类分,猪肉行、米行、生猪行、饮食摊一般是本地人经营,成衣行、日用百货行则有可能是从米场镇、马坡镇、六麻镇或石窝乡来的,卖松紧带和火石(打火机用)的是阳江或化州人,卖草药或黄六医生的可能是陆川街的人。按口音分,凡是说把“这里”说成“啊既(GEI)”的是本地人,说“啊DI”的是六麻人或米场人,说“啊NEI”的可能是石窝或六靖的人,把“正宗”说成“叮咚”的是玉林人或马坡人。

圩日里各式人等粉墨登场,还会引来“白捻”。所谓白捻,就是小偷。摊贩一般都知道哪个是白捻。白捻偷钱时,商贩一般不敢声张,但有时也有正义的人挺身而出抓住白捻,街道里顿时骚乱起来,看热闹的,起哄的,乱哄哄一片。有人趁圩,只是为了碰见某个熟人,叫这个熟人传话给某个亲戚,说他家什么时候落砖脚(打地基),叫去喝酒。这种传话,我们家乡叫“畀话”。

圩日还有一种活动,就是相亲。当地媒婆会带着欲给自家孩子相亲的家长躲在某个角落,指着某个姑娘或小伙说:捏!就是那个咯!可以的啊!

当然,也有什么都不做的,光逛街,或是看看有没有放电影预告,或是仅仅是凑个热闹,看看人。这种人不管是圩日或农闲日,经常出没在街圩里,我们把这种人叫做“街丁”或者“街达”。按本地的叫法,所谓“丁”,就是人,也可能是指钉子的“钉”,意思是说,这人整天都在,像是“钉”在街里一样。“街达”的叫法则很是传神。现在很多在某些领域有出色表现的人被称做“达人”,比如街舞达人、功夫达人。达人的表演叫达人秀。所以经常在圩里瞎逛的人,被称为“街达”。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指这些人天天穿着木鞋在街上走,木鞋敲打着水泥地,发出“达达”的响声,所以叫“街达”。

远道而来的趁圩者免不了要吃个晏。晏,“迟”的意思。我们家乡没有吃早餐的说法,一般上午9时、10时左右吃朝,晚餐叫吃夜。超过上午10时吃朝就迟了,所以叫吃晏。圩镇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有切粉、缸盖炊、簸箕炊、落水包、凉粉草、豆腐花,也有一些饮食店可供小酌两杯,坐下来天南地北地聊。也有卖凉茶、卖雪条、卖甘蔗的,给趁圩的人解解渴。

下午三四时散圩了,回家的回家,收摊的收摊,一天的喧嚣慢慢归于平静。第二天是闲日,街上就没有那么多人了,只有卖肉、豆腐、青菜的摊还继续经营。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也很久没有回老家趁圩了,不知道现在的圩市还是不是当年那般情景。年轻的时候不懂得“思乡”是什么滋味,随着年岁的增加,对家乡的记挂与日俱增,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乡愁”吧。

姚德

新闻推荐

玉林军分区到帮扶村小学开展助学活动

本报玉林讯9月25日上午,玉林军分区、玉林市教育局、陆川县人武部在陆川县乌石镇陆河村小学举行助学捐赠仪式,玉林军分区司...

陆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陆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