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选培激管”组合拳 促进村党组织带头人“个个过硬” ——玉林市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成效初显
平均年龄45.6岁、648名致富带头人、大中专学历占72.6%以上,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梁丽娜、全国人民调解能手陈家广等一批先进人物……这是如今玉林市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呈现出来的“新气象”,他们靠着坚定信仰,在农村基层一线努力奋斗,决胜脱贫攻坚,让自己的家乡变得更美、农民更富。
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以来,玉林市牢牢抓住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以“选优”为立足点,以“培育”为关键点,以“激励”为突破点,以“严管”为落脚点,不断选好培好用好管好村党组织书记,为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证。
2016年,全市实现9.9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105个贫困村摘帽,陆川县成为全区4个完成脱贫摘帽目标任务的县(市、区)之一,全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如何破解“无人可选”难题,把带头人选出来?
三管齐下,精选“领头雁”
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村空巢化现象严重,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后备力量出现了选人难、无人选的尴尬局面。
这曾经是玉林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一个真实缩影。村党组织书记“无人可选”这一难题,影响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为此,在今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玉林市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精挑严入、拓宽来源、按村培养“三项”措施,按照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标准,着力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年龄文化结构合理、致富带富能力强、群众拥护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群众拥护,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建立县镇村三级审查制度和建立负面人选清单,逐级对村党组织书记人选进行严格审查把关,确保人选全方位“过硬”。
结构标准——明确提出各县(市、区)要严格控制60岁(社区55岁)以上人员比例不超过10%,以及每个村(社区)“两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35岁以下干部和妇女干部的“硬杠杠”。
选好人,还要用对人。玉林市还坚持因地制宜、按需筛选的原则,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分类别选拔不同类型的村党组织带头人。
“选任村党组织书记要因村而定、因才而定”,博白县亚山镇党委书记庞一奇说道,“比如,我们镇的民富村,村里各种矛盾纠纷多,选一个群众信得过、能化解群众纠纷的带头人很重要。”为此,大家把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陈家广选上了村支书岗位。他当村干部17年来,共调解群众矛盾纠纷1000多起,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也获评了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截至8月16日,玉林市全部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全市新选出的149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有495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企业经营管理者、327名优秀返乡人员、25名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如何让带头人能力跟上形势发展的需求?
搭建平台,提升“真本领”
“群雁高飞头雁领。村党组织带头人会不会实干,能不能服众,是否跟得上形势发展的需求,将很大程度地影响整个村的发展,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充分发挥。”这是玉林市各级党委的统一认识。
为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双带”本领,玉林市积极搭建四级联培平台、创业帮扶平台、导师传授平台“三大平台”,着力破解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知识不够、素质能力偏低、创业带富办法不多的“本领恐慌”问题。
集中培训是提升带头人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玉林市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培训体系,通过市级抓示范培训、县级抓重点培训、乡镇级抓普遍培训、村级抓日常培训的方式,确保村党支部书记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产业发展、项目规划申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采取案例教学、实地参观、外出考察、互动研学等灵活教学方式;在师资选择上,坚持邀请外地名师和本地专家学者、乡土人才相结合。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创业带富是我们村支书的职责所在。一人致富不算富,带动全村致富才是我努力的目标。”兴业县石南镇六联村党支部书记倪德钦坚定地说,“我们村成立了联民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兴业县财政扶持了10万元,解决了资金困难的问题,今年我们村火龙果大丰收,产值预计超50万元。”
“一对一”传授,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为满足村党组织书记对个性化培训的需求,积极推行“导师制书记培训模式”,对村党组织存在管理能力不足、创业致富没有思路、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差等问题,遴选一批工作经验丰富的老书记、企业家、“三官一律”“土专家”等担任培训导师,建立“一对一”传帮带关系,进行“菜单式”“订单式”培训,着力提升带头人队伍素质。
目前,玉林市搭建的“三大培训平台”共举办培训班236期,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全员培训;聘请489名导师对6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能力辅导;支持243名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创业,发放帮扶资金1215万元,带动13000多名群众创业就业。
如何激发带头人干事创业热情?
三个建立,催生“内动力”
曾经,在玉林市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里也存在着“盖章支书”“腰袋支书”的现象,有些支书把公章放在腰上的袋子,随身携带,群众来办事,不是在村委楼,而是支书在哪里,就在哪里“现场办公”。
为何会有如此转变?玉林市打出了“三张好牌”,给他们奔头,给他们鼓劲儿,有效调动起村党组织书记为民工作的热情、创业带富的激情,带头人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建立村(社区)干部待遇增长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待遇和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平均每两年提高一次村干部待遇,确保村党组织书记的基本报酬不低于所在县(市、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让村党组织书记“生活有保障”。
建立离任村干部组织关爱帮扶机制——严格按照中组部有关文件规定,扎实抓好离任村干部养老补贴审批发放工作;开展慰问工作,做到重大节日必访、干部生日必访、党日活动必访、困难伤病必访“四必访”,及时传导组织关心关怀;实行政策帮扶,在落实农村低保、结对帮扶等优惠政策方面向符合条件的困难离任村干部倾斜,确保其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作为一名村干部,我最怕的就是在职的时候收入少,退下来了没有保障。现在好了,党委、政府不但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待遇,还购买养老保险,消除了后顾之忧,干起活来,劲头更加足了。”福绵区福绵镇上地村党支部书记庞品来高兴地说。
经济待遇上去了,政治关怀也不落下。玉林市建立政治激励机制,采取定期对示范作用明显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表彰,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在每年公务员、企事业考录中实行定向招考等方式,给予他们政治上的关怀,让“泥腿子”也能“跃龙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打好“第三张牌”。
目前,玉林市共有80多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获评为全国、全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有391名村党组织书记当上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27名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招录进入了机关、企事业单位。
如何确保带头人积极履职尽责?
制度创新,强化“硬约束”
“支书、群众无差别”“退居‘二线\’养老不干事”“做好做坏一个样”……这是群众对一些村党组织书记作风散漫、纪律意识淡薄、工作积极性不强、缺乏上进心的“调侃”。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重新树立支书在群众中的威信,从而坚定群众对党的拥护,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玉林市坚持制度管人原则,通过强化村干部管理制度创新,进一步促进村党组织书记发挥作用,确保带头人干好事。
管理要抓常抓细。玉林市注重管理的日常性、经常性和实效性,出台《玉林市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一村一档”提升农村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意见》等文件,通过建立村干部工作职责、“小微权力”、廉洁自律三张清单,实行村干部值班制度,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档案等系列措施,创新对村党组织书记的日常管理,及时、准确掌握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情况,以制度规范村干部责权,破解村干部责任不明、权力不清等问题,把从严管理抓在平时、落到细处。
“我得把村里的低保名单再核一遍才能回家。”玉州区仁东镇石地村党总支部书记罗承贤说,“这些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才行。”这是玉林市加强村干部管理、规范村干部行为的一个缩影。
考核要量化、要精准、要可操作。创新实行村党组织书记“百分制考评”工作机制,由乡镇党委、政府根据“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内容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述职评议、组织核实、组织评定,并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同时,注重结果运用,对考评为优秀和称职的村党组织书记,给予一定的业绩考核奖励,对考评为不称职的,及时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改正,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书记的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激发干事创业、尽职担当热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蒋金泰)9月20日至21日,自治区财政厅厅长关礼率调研组一行莅玉,对财政收支执行、九洲江流域治理项目资金使用、南流江治理项目资金使用以及畜禽生态循环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财政相关工作...
陆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陆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