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结 宝塔山下的全家福 她和家人坚持拍了50多年

华商报 2022-02-10 02:14 大字

老照片上,浮动着岁月的痕迹,每张泛黄的老照片中,都有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我生于宝塔山下,长于延河水畔,小时候父亲抱着我在宝塔山下拍照,成家后我也带着老公、女儿一直在这里拍照,这些照片是我50多年的时装秀啊!”2月7日,59岁的薛玲说。

1968年起尽量每年拍张全家福

“父亲说这个传统很重要”

“我父亲是榆林靖边县人,在榆林读师范专科时与我母亲相识,后来他们在延安相爱、成家,再后来有了我们。我就出生在宝塔山下的窑洞里,当时在离家不远处的宝塔小学读书。父亲来延安刚开始的工作是在陕甘宁边区银行任会计,母亲由部队文艺兵转业后承担工作人员的扫盲工作,后来在市场沟小学任教。”薛玲说。

薛玲从小到大都住在宝塔山下的窑洞里,家中用水桶接泉水,从炭市场称斤买的炭都是哥哥和父亲用扁担挑回来的。当时社会物资比较匮乏,一家人用一盆水洗脸,脏衣服要在延河中支起石头拿棒槌洗,使用的一直都是粮票、布票、肉票……

“当时成人一个月拿粮票大概可以领27斤粮食,如果家里来亲戚粮食就会不够吃,父亲就要饿肚子。”薛玲回忆道。那时候,兄弟姐妹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完,老二老三老四穿,衣服破了也是缝缝补补。小孩子期待过年这一天,因为可以蒸糕吃,门前有个碾子,过年前总有人要排队轧米蒸糕。

“上小学一年级时,我要抱着砖瓦厂的砖头从马家湾直到市场沟,还要和哥哥姐姐们帮学校箍窑洞校舍:把山洼上的泥想办法制成砖头泥胚,放到模具中再烧制成砖头。上初中后的寒暑假,同学们都要去打工挣学费,干一天活儿可以挣一块四毛八,打防空洞、捡拾兰炭、工地打短工。送哥哥、姐姐去农村工作,生产队给我们杀羊宰猪做猪肉烩板粉和白馍馍,现在这是稀松平常的饭,但在当时能吃到这样的好饭很不容易,回想起来都觉得太香了!”薛玲说。

虽然物资匮乏,家里还有6个孩子需要养育,但是薛玲的父亲说要每年都要拍全家福留念。于是,他选中延安的地标建筑宝塔山,从1968年开始,尽量每年都拍一张。薛玲说:“在那个年代,照相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但父亲说这个传统很重要。”

家庭成员越来越多

每年拍全家福传统没有变

父亲病逝后,薛玲面临初中毕业直接工作还是继续读高中的问题,看到母亲养家不易,她选择了参加工作。“开始我在延安服装鞋帽厂鞋车间工作,后来调到延安服装刺绣厂当制衣工人,最后一次调到延安液化石油气供应处直至退休。”

通过别人介绍,薛玲认识了在延安市委党校干打字员的丈夫。婚假第三天,丈夫被领导抽调到其他地方工作,她笑着对记者说,“刚结婚不敢独自住在山上的窑洞里,只能找邻居做伴,日子虽然清贫,但比小时候好了很多。”

从娘家宝塔山下到结婚成家后的市委党校山上,薛玲在延河边一住就是几十年。“在党校山上的窑洞里住了10年,后来修建家属楼才从窑洞搬到党校楼房里。”在延河公园的小径上,薛玲边走边说,“大女儿成绩一直非常好,曾先后在北京两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结婚后回到西安,目前在知名房企做财务工作。二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延安液化石油气站工作。”

这期间,薛玲家每年在宝塔山下拍全家福的传统没有变。不过,家庭成员却越来越多。“开始是我和父母在这拍;慢慢的是我和丈夫,再后来有了女儿们,女儿成家,照片里又多了女婿、孙子们。时间过得真快啊!”薛玲指着照片说,不光如此,平时自己的写真、生活照也有很多在宝塔山下拍摄。

生于斯长于斯

“我对延安城有满满的深情”

时光荏苒,一张张老照片也见证着延安五十年的巨大变化,“你看延河大桥从以前简易的栏杆到现在坚固又好看的栏杆、从单大桥到双大桥,还有照片里宝塔山下的高楼大厦也一直都在变化中。”薛玲说,这些照片也是自己的时装展,粗布衣、呢子大衣、西装、牛仔服、羽绒服,从这些衣服也能看出当年的流行趋势、自家的经济状况。

每当翻开相册,看到这些照片,薛玲和丈夫都能回忆起一些美好的过往,记忆里那一个个温情的故事就浮现在脑海中:小时候在宝塔山上玩耍的情景、父亲在延河里捞柴的画面、路过延河桥专程留念拍照的时刻……

薛玲记忆比较深刻的是2020年的正月,因为疫情原因女儿在西安回不来,每个家庭只能派代表出门采购日用品,她自己戴着口罩,独自在延河大桥旁拍了一张照片作为留念。今年春节的全家福因为疫情原因也来之不易,“一开始还担心孩子们因为疫情不能回来,但经过上下齐心的共同努力,我们渡过了那段特殊的时光,这才有了我们这个小家的团圆。”

“这些回忆我永远都无法忘却,生于斯长于斯,我对延安城有满满的深情,希望咱延安越来越好,我们也会继续在宝塔山下拍照留念。”薛玲说。

昨日,薛玲女儿李乐说,“在宝塔山下拍照这件事很有纪念意义。我两三岁的时候,爸妈就抱着我在这里拍照片,记忆里每年都会来这里拍,这些照片形成了一个个美好的回忆。”华商报记者 贾令伟

新闻推荐

共青团靖边县委:战“疫”有我 “青”尽全力

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贡献青春力量。白凌燕摄通讯员白凌燕孟丽臻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共青团靖边县委迅速响...

靖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