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135”体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陈思达本报记者张建伟
靖边县地处榆林市西南部,陕甘宁蒙交汇地带,流动人口多,社会管控难度大。近年来,该县积极践行“枫桥经验”,构建了“135”工作体系(即构建“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三级联动”矛盾化解体系、“五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全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办事更便利
靖边县建设了靖边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120个,进驻单位48家,可集中办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审批和服务事项454项,实现了公共服务“一站式”办理。
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均设立了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民政、司法、土地、财政、社保、卫计等部门进驻服务中心,实现了群众基本服务“一厅式”办理。同时,各镇相继提出了干部代办机制,公布了代办事项和代办干部联系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为民服务水平,形成了群众事务“一揽子”解决机制。
靖边县建成了县敬老院、爱心老年公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托管屋、“妇女之家”工作室、文化娱乐活动室、“慈善超市”等,全县14个社区推出社区“微服务”,搭建起了服务群众的新平台。
“三级联动”让矛盾化解在基层
靖边县建立健全了县、镇、村三级矛盾纠纷化解网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
加强县级调解组织。该县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指导中心,聘请人民调解员15人,实行“坐诊式”矛盾化解。该县还建立了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的行业性调解组织,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确保难事不出县。
健全镇级调解网络。该县在全县2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镇级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社保所、财政所等,对矛盾纠纷实行分类化解,确保大事不出镇。
完善村级调解机构。该县186个行政村(社区)均成立了村级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由村支书任调委会主任,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德高望重的人员为成员,对苗头性和一般性矛盾纠纷进行就地化解,发挥第一防线作用,确保小事不出村。
“五治融合”让社会更和谐
靖边县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构建形成了“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政治引领,组织保障到位。该县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进一步配齐配强村委、村小组党支部班子,排查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3个,取消不符合村干部条件的候选人11人,调整不合格不胜任村组织书记3人。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有力。
自治有序,社会引导到位。该县组织各村(社区)制定了《村规民约》,最大限度地使苗头性矛盾纠纷通过自治得以解决。对涉及民政救济救灾、村民补偿补贴、扶贫项目实施等事项,该县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先研究后公开,从源头上预防各类矛盾纠纷发生。
法治有规,知法守法到位。该县大力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以“七五”普法为契机,深入开展法律“六进”等活动。公安机关加大治安管控,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抓手,严厉打击“黄赌毒”“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德治有魂,全民参与到位。该县通过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2019年以来,该县通过开展“靖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评选出各级道德模范100余人,十星级文明户50户,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正气,有效促进了道德治理水平。
智治有形,社会防控到位。该县积极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和小探头示范工程,提升立体化、科技化防控水平。“平安靖边”三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实有人口管理网、危险物品管控网、实时视频查控网、网络信息防控网“六张网”。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高浩报道2019年以来,靖边县坚持“四个聚焦”、突出“四个提升”,以“真、高、早、实、准、强、细、严”八字标准...
靖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