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发现多组恐龙足迹化石

华商报 2019-09-21 10:56 大字

昨日,记者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了解到,科研人员日前在陕西省北部的靖边县发现多组恐龙足迹化石。这也是继在陕西省神木市发现实雷龙、恐爪龙类足迹后,科研人员再次在陕西北部白垩纪时代地层中发现恐龙足迹。

靖边发现距今一亿年左右的恐龙足迹化石

今年六七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靖边县进行龙洲丹霞详细调查时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随即,该院正高级工程师唐永忠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共同对这些化石进行现场调查,共发现9道恐龙行迹,在紫红色砂岩上以连续凹型的形式出现,其中5道行迹较长,保存完整且清晰,另外4道行迹相对较差。

据邢立达介绍,通过现场勘察以及对地层、形态学等信息的分析认为,这些化石上留下是距今一亿年左右的恐龙足迹。

两年前在神木发现实雷龙、恐爪龙类足迹

2017年,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神木市中鸡镇发现了多处动物足迹,包括恐龙足迹3处,小型四足动物足迹2处。

科研人员根据足迹形态对比,推断其中的恐龙足迹为实雷龙足迹、恐爪龙类足迹,后者被邢立达团队归入萨米恩托足迹,并首次提出原本只发现于阿根廷的萨米恩托足迹的造迹者是恐爪龙类。

小型四足动物足迹为哺乳形类动物足迹,邢立达团队将其归为巴西足迹,这是亚洲首次发现该足迹属。巴西足迹最初发现于巴西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博图卡图组,其造迹者被归于哺乳形类动物。

对研究古气候、古地理和地层对比意义重大

邢立达说,在陕西北部的沙丘及沙漠湖泊地带发现恐龙足迹非常罕见,它们的造迹者以沙漠沙丘为栖息地,对研究该地区的古气候、古地理和地层对比都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将对恐龙足迹化石开展恐龙种类、沉积环境等方面研究。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靖边县供电分公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镜头中看新中国变化

本报通讯员刘晓娟报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9月10日,靖边县供电...

靖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